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责任意识树立不牢。一是抓党建的“主业意识”和“主职意识”不足,对党建第一责任认识模糊,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思考不多、研究不深,存在以抓经济、抓政务代替抓党建的现象。二是抓党建的“主角意识”和“主责意识”不足,存在“党建工作要靠基层抓”的思维,存在安排布置多、层层压任务的现象,带头抓落实的意识不强,对缓慢落实、折扣落实等行为责任追究不够,严管、细抓做的不到位。
(二)示范带头发挥不好。一方面,缺乏“钉钉子”精神,还没有完全做到全身心抓基层、抓基础、抓落实,示范带头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够。比如,在三会一课、学习调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坚持得不好,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在学习、党内生活、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流于形式,这和自己示范作用发挥不好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对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和党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跟进措施不到位,对群众态度冷漠、与民争利、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问责追究不够。同时,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履行不到位,对今年7名党员领导干部出现违纪违法行为,深刻反思和举一反三做得不够。
(三)创新推动意识不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老问题、出现的新情况研究不深,习惯于按文件、凭经验,缺少破解之道和创新举措。比如,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村组干部青黄不接、补贴待遇偏低、思想不稳定、执行力不强,以及一些党员和干部信念缺乏、自由散漫等问题,自己虽然清楚,但始终没有拿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四)协调推进力度不够。注重在沿江沿路、移民地区、城市社区党建和拓展“xxxx经验”上下功夫,对农村地区党建重视不够、推动不力。比如,目前还有7个村(社区)、90%的片区无活动场所,26个集体经济“空白村”,26%的村组织书记年龄在50岁以上,53%的村“两委”成员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村“两委”成员双带率只有40%,导致党建工作推进不平衡,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