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搞活商贸旅游产业,增强县域经济推动力
南华是滇西与滇中的交通枢纽,古有“九府通衢”之称。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南永公路穿境而过,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独特的彝族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较大发展空间和良好前景。必须打好“九府通衢地、生态美食城、野生菌王国”这三张牌,抓住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机遇,统筹县内旅游资源,在旅游网络网点建设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县建设。南华还是重要的川、黔、滇通商贸易区,商贸优势十分明显。要进一步发挥南华通商贸易优势,大力发展南华枢纽商贸、现代物流业,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型流通经营方式,重点抓好啤酒、烟草、能源、林产、特色农产品、粮食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川、黔、滇商业贸易物流中心,使南华成为川、黔、滇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
(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南华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业和中小企业作出不少贡献,然而由于资金匮乏,发展中困难重重,资金瓶颈始终未能突破。针对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金融部门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国有股份制银行要深入农村,深入中小企业,破解贷款担保困难。要创建拓展信用社联户担保信贷方式,重点在中小企业中推行多家企业联保模式,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中小企业要诚实、守信,提升信用等级,行政村要争创“信用村”。政府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的财政可给予贴息支持,对为农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金融担保公司,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同时推动民间资金合法运行和规范发展,引导民间资金向农业项目和中小企业流动。
(五)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南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要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就必须减少农民,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减少农民,就要使农民向城镇迁移流动。让农民全部往城市流动是不现实也是难以实现的,而农民向城镇流动,特别是向乡镇集镇流动完全是可行的。要鼓励、引导边远山区、落后地区的农民向城镇转移,充分发挥中心集镇和工业园区吸纳工人的作用,使农民为工业产业服务,为第三产业服务。农民向城镇转移,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充分的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环境,并可缓解近期企业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荒问题,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南华现在仍有大部分农民生产生活在乡村,城镇发展空间很大,因此,南华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民的转移力度和速度,在县城要加快两旗海片区(幸福枫景)、中央菌都、湖畔佳苑居民区的建设,积极引导鼓励边远山区农户向县城商住小区、幸福枫景、中央菌都、湖畔佳苑和乡镇集镇转移,对不适合生存地区农户的转移通过福利保障工程资金解决或财政给予适当资金补贴,一般农户进城务工购买城区商品房,财政给予适当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方式解决,转移进城的农村劳动力,政府免费加以培训、引导就业,以此推进城镇化步伐。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繁荣,按照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