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结构,到底走哪条路(2)

中国调结构,到底走哪条路(2)

——和吴敬琏、林毅夫先生商榷

1. 西水东调和新能源是再造中国的龙头

目前,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来自生态限制,尤其是水资源的瓶颈。西北过度开垦导致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使黄河面临断流威胁,长江正重复黄河的命运。奥运会期间,为保障北京的城市用水,不得不牺牲山西河北的农业用水。

建议中国制定20年与50年发展规划,要求各届政府分期实施。认真研究从西藏南部往黄河、长江源头调水的系统工程方案,和从渤海引水到内蒙古干枯湖泊并利用风能淡化海水的方案,彻底改变中国南涝北旱的局面。中国有能力开发水电、风能、光电、核电,并改善煤电的环境问题,但是必须建立能源生态委员会统一规划,科学攻关,制定标准,指导市场,实现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的结合(邓英淘/2010)。严防利益集团固守不可持续的旧技术牟利害民。

2. 发展社会统筹下的市场调节,鼓励非营利的社区建设

市场主导的经济布局违背生态规律,必须由政府规划引导。中国沿海老龄化直追欧美,高地价导致教育成本大增,不仅加大城乡和区域差距,而且将损害沿海重点大学的研发能力。西方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如剑桥、普林斯顿、斯坦福都在小城市,中国重点大学集中在沿海大城市,不利于发展高科技,加大而非缩小地区差距。中国的发展布局应当划分为3个区:工商业主要留在沿海区,大量的行政、养老、大学、医疗机构应当从沿海迁往内地,避免工业污染从河流中游污染下游,同时也降低沿海地价,保留沿海制造业的竞争力。高薪的退休干部、事业单位移往内地,会极大提升内地消费,吸引农民就地发展服务业。西部干旱的游牧区为生态保护区,发展绿色经济。水电、宏观、金融政策要分区差别对待,不能一刀切。西方的宏观和金融政策无视地区差距,使欧盟难以持续。中国区域高度不平衡,不可能实行西方模式的全球化,因为中国的3个地区“不是平的”!

中国问题的焦点在地区与部门利益的矛盾。解决电价与煤价的矛盾,可以试验煤电联营。原有的工业部体制有产业政策的优势,国企划归国资委按资产管理,强调保值增值的目标,忽视的是产业升级。不如按产业集群组建大学基金会,对研发、生产、营销、兼并进行综合经营,还可减少收购海外资产时西方对国资的障碍。

中国目前启动的金砖发展银行和亚洲基础建设银行,加上未来可以建立的上海国债市场,可以有效制衡美元霸权,抑制国际投机资本,发展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中国要用新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来改变未富先奢的社会风气,根治腐败的社会土壤。大众媒体必须把教育功能置于商业娱乐之上,才能维护社会公德,建设学习型而非消费型社会。为此,必须严格限制虚假商业广告,限制骄奢淫逸的消费方式,普遍建立财产登记制度,征收房屋空置税。推行城乡统一的收入申报和纳税制度,才能发展健康的信用体系,打击灰色金融的生存空间。

区分创新性和寄生性的财产收入,分类征收累进财产税,累进遗产税和奢侈消费税,奖励民间的非营利公共事业,解决市场经济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软件建设必须与硬件投资协调,建立企业、事业、军队、行政机构严格的会计和理财制度,建立有国际竞争力,又杜绝投机的金融体系,以避免周期性金融危机的覆辙。

中国必须建立新的发展指标体系,修改城市化的定义和标准。中国的城市化不是英式的圈地运动,也不可能发展美式的超大农场。城市化不能像拉美那样把80%的农民赶进城市却没有稳定生计,成为贫民窟。中国应当保留大约半数人口居住在乡村和小城镇,但多数可以从事非农产业,同时鼓励城市退休居民和自由职业者,在乡村有第二套住宅,从而形成城乡对流、城乡互动的格局。发展城乡互补的合作经济,才能改变农民工不稳定的候鸟式打工。城乡交错而非超大城市的布局,有利于发展分布式农业,在中小城市的郊区发展订单农业,避免规模生产出现的“卖牛奶难”、“卖猪肉难”,甚至“卖大白菜难”的生产过剩风险,也降低长途贩运出现的市场投机和伪劣食品风险。各地征地补偿办法的差异,鼓励了攀比机制,把小块农地的产权私有化固定化,会对后来的基础建设产生不利影响。给动迁农民巨额补贴成为食利者,赌博挥霍,不如给农民发教育奖学金,才能有序转业,自食其力。中国在地区实验的基础上,如何整合法制建立举国体制,也要逐步提上议程,否则会造成巨大的体制套利的腐败空间。

所有这些结构调整,都依赖于远见政府规划下的结构布局、地区实验和市场的协调发展,依赖大规模的基础投资和科技发展,绝非西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刺激消费可以企及。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