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把握好三个统一(3)

二、加强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按照执政能力的功能分类,主要是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第一个能力。现在对我们挑战最大的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未知数太多,而且现在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又空前的提升。比如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特别讲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特点,我们是不是都摸熟了,都掌握了呢?还没有。所以说我们现在所谓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也只是入门、起步的那个水平。像我们现在各种社会矛盾、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很多都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特定现象。可是对这些新的问题还不能用行政命令去解决,因为行政命令短期内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说解决这个复杂问题的同时,又把市场经济好的那一块也伤害了,那最终等于问题没有解决又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危机。你怎么办?过去可以说二十多年前我们没有面临这个问题,现在可不同了。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这讲的就是民主法治的能力,包括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就是锁定在依法治国上。我们现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协调互动,可以说缺一不可。可是在实践中怎么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更多反映民意,吸纳和概括尊重民意。加强党的领导,更多的是要在决策,包括管理上突出和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和功能。这二者是什么关系?既要重视吸纳民意,尊重民意,甚至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大方向还要按照民意来。但是同时又要加强党的领导地位和功能,这二者在实践中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摩擦。所以说这就是民主法治、民主政治的能力要提高。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这个是文化建设。文化是有形和无形的文明成果的整合和总结,最后形成一个文化的传统和文化的环境。

在2013年8月19号习总书记讲话讲得非常清楚,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怎么发展?文化体制得往前探索,得改革,文化事业包括市场经济里面文化那一块,那个短板得加强。所以说这块的能力确确实实我们也凸显不足。

大家知道美国在这个世界上既强又富,富就是有钱,强确实是厉害。咱们实事求是讲,有几个人见过美国什么样子。就算人民和人民交往了,但是毕竟是少数人。老百姓了解美国通过什么了解美国?文化产品。我们注意,美国的文化部门是小单位,宣传部就更没有了。美国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基本上是个小单位,甚至有时候在某级政府还没有,结果文化、体育整的最厉害,这怎么回事?这不值得我们研究吗?

我们知道现在产业升级换代,你会发现美国在率先加大文化产品在市场经济产业中的比重中已经先走了一步。每年光好莱坞给创造的价值有多少?我们中国要挣点外汇,那都是得卖球鞋、卖衬衫,当然现在政府主推高铁了,但是现在还没有形成,现在还是陪着干,什么时候见效那不好说。老美卖什么?老美卖电视、卖电视剧。连韩国,我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事没有?韩国这么一个小国,一天到晚打开电视都是韩剧,说真的,人家韩国的文化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了。但是你得承认,人家经营这个就是比咱强。

将来民族和国力的竞争最终都是在文化上。中华文化在人类历史过去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多年中,我们作为大强国,2700多年。可是你说现在中国有什么?你是发明的坦克还是发明的军舰?什么也没有,就是这个文化力。一直到今天,韩国人不是说去中国化嘛,最后发现问题不好办了,怎么回事呢?他们古代的典籍,历史记载看不懂,为什么?因为当年我们中国的先人,那么大的影响,都让你用中文记事。所以说对另外一个民族的影响不是枪炮,首先都是文化的征服,这叫真正的大国、强国。我们的先人,中华文化,包括从古至今,治国治政,文化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第三,文化的能力。去年习总书记访问坦桑尼亚的时候,结果有人给他汇报说坦桑尼亚黄金时段老百姓打开电视机都看的是中国的电视剧。这个消息给习总高兴坏了,因为他明白。如果底下人给他汇报说坦桑尼亚家家户户用的是咱们的电饭煲,他无所谓。一听说看的是电视剧,他知道中国人的影响进来了,用电饭煲,那是其次。当然一问看什么呢?说看的是《媳妇的美好时代》。

第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个能力有针对性。转型社会、和谐社会构建,由于利益调整群体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利益差距现在非常地明显。怎么协调?怎么解决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怎么疏导?这个社会危机怎么舒缓?这就是考验我们和谐社会。

 第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我为什么展开了说?因为所谓的几大能力都在那里面了。咱们四大考验第四个就是外部环境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最后演化为我们的能力,不就是第五个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因为我们知道全球化绝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还有文化、政治、军事、国防这都是全新的视野、全新的考验,怎么应对?怎么解决?这是大问题。

三、认识和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们进入到第三个大问题。第三个大问题,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三个有机统一。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个问题解决的好,说明你治国、治政、治党能力高。这三个因素统一的不好就会出现巨大的磕磕绊绊和局限。这三个要素是这样,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要党的领导。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因为中国《宪法》写的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句话什么意思?人民主权。这是第二个要素。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三个要素各自展开都好说,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它们的相互互动。所以这就构成了大问题。

好在我们对于三个统一的认识不断深化。比如说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就有突破。什么时候突破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讲到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讲的非常清楚,“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句话是老话,不是新话。关键是下面这句,“党的领导也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个就是很大的突破。那党的领导本身依靠不依靠法治?也就是说党的领导本身需不需要受到法治巨大的约束和规范?我们历来比较含糊。但是这次四中全会《决定》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思考往上再追溯的话,就是三个有机统一的问题。三个怎么有机统一?既要接受党的领导,也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在依法治国中坚持党的领导。但是这个党领导的落实和发挥效力,这个功能的发挥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所以把这三个要素有机统一、整合在一起,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在实践中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在这三个有机统一的命题下,过去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党大还是法大?这样的问题,这就成问题了。因为党大和法大,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相互衡量、比较的问题。党和法根本也不是一个大小的关系。但是有的人既然提出来,到底党大还是法大?是服从党还是服从法?这里面是有一些特殊内涵的,可是这符合我们十八届四中全会,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本意吗?当然不符合。因为这样的问题,最致命的缺陷问题是什么?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对立了起来,这是它的要害之所在。而党的领导和法治是对立的吗?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前提是错的。党的领导和法治它不是对立的,是有统一的,所以二者也不存在你要生硬的比较谁大谁小的问题,甚至人为的制造党和法的矛盾来。如果有人成心做这个文章的话,那是为了使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到这个时候,那也不是党的领导了,那变成什么了?变成某个领导或者某几个人的滥用权力了。好的领导能说凌驾到法律之上吗?而且党的四中全会讲了,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这个地位更高了,首先是宪法,如果按照那个逻辑再往下说的话,是不是还要问党大还是宪法大?我们知道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党章》讲的非常清楚,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所以说刻意的制造党和法的矛盾,而且潜意识里面把二者对立起来,甚至还要凌驾于法之上,这个思路是错误的。这不符合从党的十二大新《党章》,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这是第一。

 第二,正确处理好领导与执政的关系。我们既然要领导加强执政能力,就不能回避领导的问题,而且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也是互换的。为什么今天从头到尾讲执政能力?因为现在最规范的提法就是执政能力。但是执政能力常也体现为领导能力。所以说在这儿我们来看,我们现在之所以讲的是执政能力,根本上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如果还简简单单地说它就是一个简单的领导的党,那不能准确地体现出它的执政地位来。为什么?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革命领导的党,那会儿就是领导的党。所以说可见更准确的描述党的地位。但是客观上,我们也必须看出政治领导和执政有联系。首先不是个领导的党能执政吗?所以领导是执政的前提,而执政是党的领导地位在国家政权活动中的必然体现。之所以执政因为有领导地位。倒过来站在执政这边,执政是领导地位和领导的职能在国家政权管理活动具环节上的体现。

但是在具体的形式和手段上,领导和执政不完全重叠,有一定的差异。第一个共同范围,执政更多讲的是对国家政权对党、政、公共政策的领导。包对我们军队,党对军队的领导,广义的都是执政的范围。但是领导,很多领导的范围跟这个执政也是交叉的。为什么?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期就奠定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比如说领导军队,你现在属于执政的一部分,但是从根上不也是领导嘛,你领导政府,当年边区政府那不也在党的领导下嘛。所以我们现在说执政可能是更加突出对政权机构的领导。而领导的范围更广,事业单位、学校、社团、全社会,那都是领导。手段方式、问责形式、成本约束、监督制约方面都有一些差异。

责任编辑:平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