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素质过硬、能打胜仗,始终坚持在提升本事上下功夫
本事是指一个人做事的能力素质,是干事创业、有所作为的前提条件。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要聚焦实战需要,练就过硬本领,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聚焦职能使命强化担当精神。每名官兵有奋斗有担当,强军兴军就有力量有希望。注重强化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担当。通过深刻剖析北洋水师的惨败教训和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引导官兵认清精武强能是军人堪当重任的基本素质,始终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注重强化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担当。结合深化战斗力标准大讨论,自下而上开展查纠活动,引导官兵认清形势、明确责任、看到差距,自觉把工作出发点落脚点放在提高部队战斗力、推动部队建设全面发展上。
聚焦能打胜仗练就过硬本领。强军兴军,核心是能打胜仗。要坚持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最大限度拉近训练与实战的距离。遵循作战牵引训练的规律,设真战场环境,设全训练要素,设好交战对手,在设置困局、迷局、危局、险局中增强官兵应对复杂战场情况的能力素质。利用部队外出驻训、演习拉动、抢险救援等时机,大力开展比武竞赛等活动,在军事实践中提高官兵战无不胜的打仗本领。
聚焦实战要求提升军事素养。实现强军目标,必须以官兵军事素养的转型升级推动战斗力建设的跃升。着眼建设信息化部队、培养信息化军人,强化信息制胜、信息主导理念,进一步建立完善部队网络建设,促进官兵学信息化、钻信息化、用信息化。认真落实“训战一致”要求,学深作战理论,掌握战场态势,研究制胜机理,创新战法应用,引导官兵真悟打仗之道、真思打仗之策、真练打仗之能。强化精细化理念,坚持把练技术、练战术与练思想、练作风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官兵捕捉敌情、处置决断的能力和素养。
着眼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始终坚持在磨砺血性上下功夫
血性是无形的战斗力。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要坚持把血性培养渗透到部队建设各个领域,使部队始终保持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依靠思想教育固本。军人的血性基于理性认识,体现出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培养官兵勇猛顽强的血性胆气,要深化战斗精神培育,通过系统学习习主席关于军人血性和战斗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激励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和高昂的战斗意志;加强党史军史学习教育,通过专题授课、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讨论辨析等形式,重温我党我军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激发官兵献身使命、报效国家的血性豪情;强化职能使命学习教育,通过讲职责、谈体会、辨荣辱,使官兵明白,战时强悍是勇猛冲锋,平时强悍就是矢志打赢,自觉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依靠演训任务强化。“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在缺乏实战检验的情况下,演训是磨砺军人血性的重要途径。注重内容融合。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团结精神、服从意识、顽强作风等纳入演训内容,培养官兵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注重过程锤炼。主动提高科目难度,加大训练强度,增强演练险度,培养官兵生死面前豁得出去的拼劲、强敌面前硬得起来的狠劲、困难面前挺得过来的韧劲。注重奖惩引导。对演训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对精神萎靡、斗志涣散的予以严肃处理,树立敢于担当、敢于亮剑的鲜明导向。
依靠日常点滴渗透。军人的血性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融入经常性教育。紧跟形势发展新动向、担负任务新要求和官兵思想新变化,运用小竞赛、小演讲、小板报、小合唱等方式,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的战备状态。融入经常性管理。坚持从穿衣戴帽、集合站队、出操就寝等小处着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培养官兵严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观念和作风。融入经常性训练。以日常操课训练为依托,广泛开展军事技能大赛、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活动,让官兵在你追我赶中培养“不服输、争第一”的优秀品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