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 探探中国教育发展的脉络(2)

盘点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 探探中国教育发展的脉络(2)

教育均衡问题困扰各级政府

各省份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也能从中窥见一斑。

2014年,河南奖助各类学生3649万人次,才因此做到“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对于大多省级政府工作报告都不再提及的义务教育巩固率,却在贵州省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年政府重点工作中依稀可见,前者提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和30%”,后者确保“2015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这种不均衡,有经费配置上的不均衡。山西省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在2014年分别提高到695元、895元,而广东省同年已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从950元提高到1150元,初中从1550元提高到1950元。

不均衡还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上。以河南省为例,该省就将“3000多人”这样一个看似不大的数字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4年的工作时,报告称:“积极开展省部会商,争取国家支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985和211大学在我省实际招生比计划扩大3000多人,更多学子圆了名牌大学梦。”其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及背后所折射的教育不均衡问题可见一斑。

2014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涉及教育的笔墨落在教育公平上,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这是中央政府为解决教育均衡问题出的重拳,但到中观层面的省级政府,其努力的步伐依旧任重道远。

从这31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看到,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地区,这些省(区、市)的辖区内都面临着一个共性的教育均衡问题。

单从字面上来看,几乎每个省级政府都在自己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在未来一年继续促进本省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北京市的行政领导在作报告时还专门强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足和差距,其中就包括“教育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与资源配置不均衡并存”。

重庆市将“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列为该市2015年工作重点之一,吉林省在2015年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6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浙江也提出,2015年要“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