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6)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而且正在出现把这些特点固化为一种新常态的趋势。“四个全面”已成为战略布局,战略布局当然不是临时的,必然是一种新常态。要敏锐关注、主动适应、科学完善、积极推动这种新常态,使全面从严治党作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取得新成绩。

回顾和总结思想建党的历程,可以看出,思想建党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

思想建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要求全党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要求对全体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党性觉悟;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和思想改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推进思想建党,就要统筹做好这些事情。

刘云山同志说,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现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去年,在中央党校举办了7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省以下也举办了一系列学习贯彻的研讨班。今年的学习贯彻还要继续推进。刘云山同志要求,学习要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到忠诚信仰上,二是要落实到严以律己上,三是落实到勇于担当上。在方式方法上,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全面学和专题学相结合,二是坚持反复学和跟进学相结合,三是坚持集体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按照思想建党的要求,新的一年里,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定期开展专题学习。还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建党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同时也要辩证地处理好一系列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思想建党与思想是非的关系,党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不能用错误的东西来教育人,也不能用错误的方法来对待人。过去“左”的一套,本身就错了,还要强制人们从思想上完全接受它,思想建党的路子就会走歪。二是要处理好开展思想建党与党内民主的关系。事实证明,如果党在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上犯了错误,不依靠党内民主及时设法纠正这种错误,还要党员盲目服从,那造成的危害更大。三是思想建党要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思想理论和思想觉悟都非常重要,但无数的经验教训都证明,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法治,靠制度。

第二,切实推进制度建设,用科学完善的制度管事管人。

重视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在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以后取得的深刻认识,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现在,我们的制度已经很多了。但是不是已经完善了?恐怕还不能说已经完善,顶多只能说正在走向完善的过程中。为什么那么多干部出问题?并且窝案一个接一个?有的地方政治生态已经变质,甚至将好人变成了坏人。广东茂名、湖南衡阳、山西省这类大面积的腐败现象,个人有责任,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在制度上找原因。事实证明,作风状况、腐败程度,都与人的素质有关,更与制度、体制是否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制度和体制,能够激励和诱导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继续在改善制度和体制上下功夫,并且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坚持靠制度来治国理政,靠制度来管党治党,靠制度来堵塞漏洞,靠制度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013年,中央专门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2014年9月,又印发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4个方面26项具体任务。中央要求,要确保绝大部分改革举措在2017年前基本完成,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既有党内制度,也有其他制度。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调整资源和利益分配关系,减少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减少繁琐的程序和手续;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任用、提拔、监督的各项制度,防止干部考察中的失真失察现象;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制定严格的规范,加大查处的力度,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制度不是稻草人,必须管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定制度要广泛听取党员、干部意见,从而增加对制度的认同。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刘云山同志说:“今后,每年都要重点对一批党内法规制度特别是新出台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力争几年内使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取得突破。”

第三,切实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制度建设的根本问题,是要规范权力的行使,加大对权力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更加严格地对权力进行规范、约束和监督。

当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时制定的《共同纲领》和后来制定的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掌权执政,本质上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和社会。但在现有的干部制度下,领导者的权力似乎是由一级级组织考察任命后授予的。于是,有些人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权力不是来自人民,而是来自某某上级。于是在权力的认识和使用上便产生了问题。

从历年查处的案件看,很多干部往往不懂得权力授受这些起码的道理,对权力的认识严重扭曲,认为权力是自己“苦心积虑得来的,千辛万苦挣来的,劳民伤财换来的。”甚至真的是“自己花钱买来的”。所以,一旦权力到手,就要捞回成本,还要赚上一笔。“多捞多得,少捞少得,不捞不得”。

权力会使人腐败,这是大家都已很清楚的。但权力首先会使人性扭曲,这其实是最基础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权力如何使人性扭曲的现象和事例。这是值得注意的。

所以,对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权力观的教育,使每一个干部都正确认识权力是从何而来,掌握在谁的手里?正确认识权力是为谁所用、用来干什么的?正确认识权力是受到监督的,是有无数的摄像头在记录着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正确认识权力不是永恒的,是随时会被收走的。权力可以使用,但切不可崇拜;只能当作为人民办事的工具,切不可当作个人追求的目标。

除了教育,更重要的是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制约和监督。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以及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四中全会还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明确地包含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内,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全会一个重要的新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制度、明法度、严约束,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习近平强调,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