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古希腊圣贤之苏格拉底(2)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阐释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善生”的人生追求以及“宁愿饮鸩而亡,而不愿苟且存活”的死亡选择,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遗世独立的光辉先哲形象。

  他首先反对辩论术。普罗塔哥拉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东西、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尺度。”一方面它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凸显了人的主体价值性。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对于人的这种主观的认识,主观的感觉,就产生了分歧,而每个人的主观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花好月圆。一般的人看到花好月圆会很高兴,一种自然的美,一轮明月,一月立天,天心月圆,华枝春满,很漂亮,这个人都会感到很高兴。但是另外一个人可能感到不高兴,为什么?因为他刚失恋了,以前是在花前月下窃窃私语,现在触景生情,这样的一个花好月圆反而令他感到非常悲伤。这就是一个同样的事物,但是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这种主观感受性说明什么?产生了一种相对主义。你到底认为这个花好月圆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就是相对主义。

你认为好还是不好,通过辩论,你认为好,我认为不好,通过辩论最后得出来哪个辩论赢了就认为哪个是真理。苏格拉底认为这个东西是不好的。怎么不好?他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强者正义论。有的可能是他学术上,或者是他的地位,他的名望,他的学识上面更强更高,所以他说的后来让别人没有办法驳斥,最后别人都只有同意他。但是这个究竟是不是一个真理?不一定。因为论辩的时候,有的是在公众场合论辩,有的论辩的时候可能能够顺从大众的喜好,用一些巧妙的言词来取悦于人民,从而能够让听众或者说对方信服。

通过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是不是大众喜欢、对手信服就一定是真理呢?苏格拉底说这个不是的。智者学派的人他是不会承认自己无知的。你想,他要做论辩,他做辩论的时候怎么会承认我无知呢?我无知,我不行,我听你的。这个不可能。论辩的意思就是我知道的最真切,你的不对,一定要把你驳倒。苏格拉底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这个是不对的,智者派这个绝对是有问题的。

人应当首先承认自己无知和谦虚,然后再去追寻关于美德的知识,这才是一条正确的、好的道路,而不是通过论辩,以取悦于大众的好恶,或者以强词夺理等等其他的技巧使对方信服。

对于这样一个德性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首先要探讨的是有没有一个客观的价值标准。他认为人的能力、优秀性及人的德性的意义不能像智者们所追求的那样,只是取决于个人的自由意志与社会的评价标准。它不是取悦于那种大众的,而应该超越于这种现象的外在激励,而应当去追求一种内在的本质上的根据。

首先他谈到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物,苏格拉底说的很清楚,人为什么是人?是因为人的灵魂机制。他说植物、矿物、很多无机物它是没有灵魂的。但是说动物和人都有灵魂,人的这个灵魂的机制和一般的是不一样的。

他认为人的灵魂有生命和理性两种机制。一种生命是所有原理、所有生物都有这样一种原理,动物生命的机理它是有的。但是人还有一种机理是理性的机理。理性的机理是什么?就是人之为人的固有的本性。因此,如果你要有德性的话,就要对人的理性的灵魂操心。所以说这是苏格拉底一开始就是这样呼吁的,他说人们,你要对灵魂操心,但是人的灵魂主要有理性,你要对理性操心,你不要老想着其他的一些东西。你要对你那个精神操心。对你的理性,对你的精神操心你才可能有德性。这是他讲的非常好的这样一句话。对灵魂操心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要采取有理性的行动,依据理性的原则而生活,所以这就是充分体现了后面亚里士多德的纯粹性,体现了苏格拉底关于人的德性的理解。这和智者们的德性是根本不同的,智者们就是一种优秀性,让别人信服你,把别人驳倒,让对方信服,把自己的这样一个定位、能力展现出来。

苏格拉底讲的是什么?主要是对人的理性、人的灵魂、人的德性的一个客观标准的确立,只能够为德性去奋斗。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德性的话,苏格拉底,因为他和后面的伯拉图、亚里士多德不太一样的地方,他在探讨的过程中,他没有把究竟什么是德性做一个非常抽象的归纳,但是他论辩了很多的德性。

比如说有一个智者教育的思想家,叫美诺。美诺在回答苏格拉底的德性是什么的时候,他列举了很多德,比如说男人的德性、女人的德性、老人的德性、小孩的德性,自由人也有自由人的一个德性等等。

但是苏格拉底他所追求的这样一个德性,它不是一般具体的德性,因为他需要得到的是一切德性中间的那个共性(共相),就是共同的那种本质性的特征。但是这个共性(共相)这个概念,后来在他的学生伯拉图那里上升为一种理念。伯拉图认为现实事物是理念的分有,而最高的理念是善,所以一切事物都是对善的追求。

因为苏格拉底能够从一些普遍的、客观的德性中间跳出来,去追求某种客观真理,或者客观德性,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比如说男人的德性,男人就应该勇敢,应该有责任心;女人则应当持家;老人应该怎么样,小孩应该怎么样等等。但是在苏格拉底看来,德性应该是一种共同的本质,而这种共同的本质是关于人的理性的,当然苏格拉底本身来说,他没有对究竟什么是德性做出非常确切的定义。但是他把一些德性做了很多的探讨,比如说在当时古希腊的德性里面,比如说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还有虔诚、敬仰、尊敬,对这些德性他都做了非常好的一个把握。从这个里面,对这种德性的把握之后,他说当你了解这些德性的内涵,以及你应当做什么之后,那么没有一个人是愿意作恶的,你之所以愿意作恶的原因是因为你缺乏关于什么是德性的知识。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