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亮丽的成绩单,突出表现在“三稳四进”。“三稳”是: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名列世界前茅,跃过10万亿美元大关,人均GDP超过7500美元;就业稳,在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四进”是: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6.07亿吨,实现“十一连增”;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8.2%,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54.77%,中西部地区增速总体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9%,能源消耗强度下降4.8%。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本届政府提出的国务院机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3的五年目标提前三年实现。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必将激励我们继续迎难而上、朝着既定目标前行的信心。
《报告》分别从精准调控稳增长、深化改革激活力、优化结构添后劲、改善民生增福祉、创新治理促和谐等五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这得益于我们科学把握大势,自觉遵循规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既保持战略定力又主动作为,确保各项工作都在科学发展中取得新进步。《报告》也全面客观指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强调我们既要保持清醒头脑看成绩,更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辜负历史赋予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
实现双中高目标要打造“双引擎”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报告》强调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紧要时期,不改革就难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多还要大。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必须坚定必胜信心,迎接任何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分析各种可能和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把握好总体要求和今年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量增质优,着力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还需要把握好三点:一是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既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又强调调控要体现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和结构性调控,努力创造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财政赤字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进一步实行结构性减税和降费政策,更好地发挥财政对结构性调控的支持作用。要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实际执行中保持适度灵活性,可以略高一些。切实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二是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既要调整结构,又要稳住速度,这对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措并举不让经济增速滑出合理区间。同时,要以优化结构夯实稳增长的基础,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前瞻性制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打造发展升级版。三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要加快结构性改革,为发展注入新的源头活水。一是通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造升级传统引擎。二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中国人勤劳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巨大的发展动能。这不仅有利于顶住当前下行压力,还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续航”能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