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项就是预算要公开,除了涉密的内容,其他的都要公开,这是进步的,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按功能要公开到项,按经济性质要公开到款。还有那种敏感性的支出,在公开的时候,要加以特别说明。楼堂馆所、三公经费、政府采购、投资,尤其是大额投资,还有担保,这些都属于重大事项,需要特别加以说明。人大批准预算后的二十天内,要向社会公开今年的预算和上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也就是决算,还要公开审计报告,审计部门对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报告进行审计以后,经本级政府审定,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审计报告也得公开。那么要公开的有四个内容:预算数据、预算调整数据、决算和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项是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
第三项是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第四项是制定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有效办法。中国盘活财政资金存量的有效办法是,第一细化编制,第二细化审查,第三细化执行。现在我们预算编制的时间太紧张了,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四十五日前,将中央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这样看来我们前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少了。
整个预算改革跟我们政府采取的治理工具、治理模式密切相关。现在各级政府治理的管理僵化,程序也很繁琐,预算管理也是如此。今后预算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先从治理理念和模式入手,学习用预算去解决问题,使政府的整个运作流程跟预算流程能够对接。发达国家的政府治理最主要的工具就是预算,围绕预算来治理。
我们现在的模式比较简单,但是要想把预算管理好就不那么容易了。应该在前期多花点时间,好好做预测,好好制定预算限额,要跟政府的政策匹配好,人大审查预算更细致一点,更严谨一点,要区别轻重缓急,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控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阻碍都要坚持不做调整,同时也要避免不断增加一些新的政策去影响预算的执行。这样的预算才是高端的。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