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补贴时代”亟待转变补贴方式(2)

摘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而如何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能,是应对这一考验的核心内容。

由“糊涂账”到精准补贴

记者了解到,目前粮食直补等农业补贴以土地面积为基础,但面积的统计还难以做到精准,甚至存在弄虚作假的空间,致使补贴资金不能完全“据实发放”,“谁种粮、谁受益”的政策目标也大打折扣。

一是补贴面积难以精准统计。据了解,目前农村土地有三种统计方式,包括计税面积、二轮承包面积和土地确权发证的面积,而这三者之间相差很大。以汨罗市为例,该市计税面积为39.75万亩,二轮承包面积为48.6万亩,土地确权发证的面积预计达到50多万亩。这导致据实发放的难度很大。

湖南汨罗市农业局副局长何宏杰认为,现在粮食补贴的精准性差,有点“糊涂账”,种不种、种多少,给的补贴都差不多。比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的标准是参照2003年的计税面积,这个数字固化了10多年,而这10多年间有的农田因基础设施建设被占了或者盖了房,但还是进入了补贴范围。

湖南华容县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张朝宇认为,农村土地是动态变化的,不可能每年对一家一户进行测量,农业和财政部门都操作不了,只能依据乡、村两乡上报面积的平均数,实现基本的动态平衡。

2

二是仍然存在弄虚作假现象。近年来,安徽、江西等地均发现套取国家粮食补贴等涉农资金的案件,有的地方侵占粮补款当“福利”已经成为“惯例”,有的村干部为自己一户办了多张“惠农补贴卡”。2014年,湖南省南县也查处一起村干部套取截留惠农补贴资金的案件,其中虚报补贴面积套取补贴资金45679元,调减农户计税面积截留补贴资金50541.11元。

基层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认为,由于财政、农业等部门人力、精力有限,惠农补贴的户名、面积、种植情况等相关基础信息难以做到逐村逐户核实,让个别想打补贴资金主意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导致虚报套取截留补贴资金现象的出现。

专家学者建议,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通过土地确权和一些技术手段提升补贴准确度。一是加快土地确权。目前,农业部正在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2009年以来,这项试点工作已涉及1.3万个乡镇、19.5万个村。2015年,包括湖南省在内的9个省将开展整省试点。基层农业干部认为,现在土地确权由专业的测绘公司来完成,有利于地块和面积的精准识别,有利于下一步农业补贴的精准发放。

二是加强技术手段。2014年以来,湖南省财政厅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改进补贴计算办法,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进行监测,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

记者采访了解到,湖南省多地还通过强化工作方法,确保补贴资金的准确发放。以湖南南县为例,南县去年大规模组织了种粮面积核查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抽取31个种粮面积大、超计税面积多、群众在惠农补贴方面反映大的村展开种粮面积实地核查。核查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测量和走访,做到了 “户户上门,丘丘丈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