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从政治的高度认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从政治的高度认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摘要: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说得通俗点,就是让我们的朋友多多的,让我们的敌人少少的,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只有持中道的人,才能为别人留有余地;只有为别人考虑的人,才能广交朋友。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说得通俗点,就是让我们的朋友多多的,让我们的敌人少少的,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只有持中道的人,才能为别人留有余地;只有为别人考虑的人,才能广交朋友。今天中国发展了,我们的姿态要因此放低一点。友谊第一,利润第二,财大不可气粗,要汲取历史上俄国在中东铁路和德国在巴格达铁路上越帮越忙、交友不成反为仇的教训;深入体会和总结毛泽东“坦赞铁路”将中国和非洲人民友谊联结迄今的成功经验,用丝绸之路联起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第三世界的友谊。如再用“一带一路”将其联结起来,再造“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大好环境,中国就可以行稳致远,为中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前途赢得明天的荣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引起国内国际的热烈反响和各界不同的解读。但若不能从国家政治及构建这种政治的世界观的高度认识这一构想的战略意义,其认识和解读就容易宥于部门和行业视角而失之片面。对此笔者谈一点学习心得。

一、提出“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

目前提出“一带一路”的背景是世界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如下深刻的变化:

第一,中俄战略合作面更加广阔。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北极通航这两个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安全压力。乌克兰事件牵制住了俄罗斯的许多重要力量。俄罗斯在历史上面临的多是东、西、南三方面的压力,北部没有问题,如今俄罗斯前所未有地面临了由北极通航带来的北方压力。最近它成立了北极战略司令部,这一方面表明俄罗斯雄心勃勃,另一方面表明这个方向要耗掉它的大量国防资源,因为这个方向边界太长且不能回避。而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缓慢,在西面乌克兰的牵制之上,又增加了俄罗斯北面守边的压力。守边要靠陆军。2009年俄罗斯的人口才开始正增长,俄罗斯的领导人就很高兴。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光靠高科技、摄像探头还是不行的,得靠人,而人口增长缓慢又是俄罗斯国防短期不能弥补的一个瓶颈因素。如果再考虑到中国东部压力日重的因素,这两方面具有较长时段的牵制因素将使中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着广阔的利益聚交面及其合作空间。

俄罗斯西面和北面的压力增大造成蒙古的战略地位也发生变化,蒙古会在俄罗斯的认可下更多地向中国倾斜。蒙古位于内陆,封闭于俄中两国“合掌”之中,离开俄中两国,就难有与世界直接的物流。2012年它要加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但这两年蒙古政治家看明白了,欧洲对同为欧安组织成员国的乌克兰都守不住遑论蒙古?2014年年底蒙古通过决议同意将两段与中国临近的南线铁路采用与中国相同的标轨,这说明路连着的是心,蒙古领导人想通了,心通路则通。蒙古的变化对中俄合作有利的。2014年9月11日,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并合影,表明了普京对中蒙关系新变化的支持态度。2015年3月3日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柏林表示,乌兰巴托有意出资兴建经中国通往欧洲的铁路,以运输原料及矿产,并已与北京达成协议。蒙古的政治家终于明白:天堂很远,俄罗斯和中国却很近。

第二,欧美关系出现裂痕,欧俄关系出现新调整。今天的法德领导人也认识到张伯仑思想即欧洲内部联合的思想遗产的深远意义。欧洲人要自己问题自己来解决,不能再犯20世纪30年代拒绝苏联却相信并依赖美国(罗斯福)解决欧洲冲突的错误。

2014年3月17日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21日普京正式签署批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条约的法律,克里米亚正式成为俄罗斯一个联邦区。当时有文章说“普京赢得克里米亚,却失去乌克兰”。而半年后的事实却是:普京凭实力和意志已经赢得了克里米亚,2015年2月15日午夜零点(当地时间)德、俄、法、乌四国签署《明斯克协议》,这表明俄罗斯将进一步得到高度自治且与俄联系更为紧密关系的东乌克兰。目前欧洲已意识到今天的俄罗斯已不是可以随意怠慢的戈尔巴乔夫时期,必须给予俄罗斯给以足够的尊重。2015年2月6日法、德首脑屈尊来到莫斯科与普京开展为时六小时的谈判,这表明今天的欧盟已吸取当年因张伯伦的阻止而使法国总理达拉第怠慢了斯大林、由此造成苏美联手并由此使欧洲失去世界霸权的教训,会议将美国和英国完全排除外,其“自家的事自家处理”、不容他人——昨天是罗斯福、张伯伦,今天是奥巴马、卡梅伦——喙置的意思已不言而喻。引发欧洲内斗是英国继而美国控制欧洲的传统套路,欧洲人对此更是心知肚明。

俄、法、德在明斯克的妥协引起了英美两国的酸意。2月25日,俄罗斯2000空降兵在边境地区紧急军演,演练防御作战;美国国务卿克里当天抨击俄总统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违反了所有有关主权的国际准则”,指责停战协议没得到遵守,威胁对俄发起新制裁,而当天是2014年4月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第一个零死亡日,这场冲突已经造成5700人死亡。此前不到24小时,北约多国士兵出现在爱沙尼亚边境小镇参加阅兵,插着星条旗的美国军车隆隆驶过,距离俄罗斯领土不到300米。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已决定向乌克兰派遣英军帮助乌政府打击东部武装。当地时间4月19日美国五角大楼宣布,将于下月向乌克兰派遣近300名士兵帮助训练乌克兰军队。同一天英国国防部宣布,英国士兵已经在乌克兰境内展开培训乌军的工作。“这是乌克兰冲突以来,西方国家首次这么做。”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英美如何积极,始终没有得到德国和法国的正面呼应。德国和法国毕竟是过来人,他们明白,英美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乌克兰,而在于通过乌克兰事件引起欧洲大陆国家的内战并象前两次世界大战那样再次从中渔利。

德法亲俄举动也得到西欧一些政党的呼应,如最近大选获胜的“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就是个亲俄派”,他任命的新外长科特齐亚斯就在2月11日到莫斯科访问。西班牙左派政党“我们可以”的领袖公开表示西方国家在对待俄罗斯时是采取双重标准。法国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的党魁玛丽娜·勒庞即对普京十分崇拜,数次访问莫斯科,最近还从一家与俄罗斯有关的银行接受了9400万欧元的贷款。而英国的反欧盟“独立党”,它的党魁法拉格也公开表示,普京是他最崇拜的世界领袖。台湾政论作家南方朔认为:

欧洲反美亲俄的政治势力快速成长,其实已显示了美国对欧洲的支配力开始萎缩,许多欧洲小党已开始寻找自己的核心利益。对美英而言,它们乃是将这种趋势看作俄罗斯企图将欧洲中立化,使美国主导的北约中立于美国的影响之外,普京对欧洲的反美亲俄势力已进行拉拢攻势。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加欧盟仍是世界的核心,但这个核心现在已出现松动,一旦欧洲改变,就是美国没落的开始。

2015年2月6日,法德首脑屈尊在莫斯科就乌克兰问题解决方案与普京进行了长达六小的谈判[14]——其间被排斥在外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一定也有了1938年9月被排斥在慕尼黑会议之外的捷克总统贝奈斯无奈等候祖国任由大国宰割结果的屈辱感受,而2月15日法德俄乌签署的《明斯克协议》则是欧洲大国以牺牲乌克兰甚至英美的利益为代价与俄罗斯达成妥协。

接踵而来的事更让美国尴尬。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办据称史上最大规模的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日。事先俄罗斯向许多国家首脑发出了邀请。邀请首先遭到美国的拒绝。早在2月初美国白宫就宣布“总统奥巴马没有前往莫斯科的计划”。随后,美国多次呼吁盟国在就出席莫斯科二战胜利庆祝活动作决定时应注意“俄罗斯继续侵犯乌克兰主权的事实”。此后,英国、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等欧洲国家及加拿大、日本等美盟国直接或间接地拒绝了莫斯科的邀请。虽然英法德领导人抵制5月9日的红场阅兵,但欧盟28个国家也都派出代表参加庆典活动。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于5月10日到访俄罗斯,先到无名烈士墓献花,然后到克里姆林宫同普京会谈。默克尔的补访表明德国要继续保持俄罗斯的良性互动关系,这种与美国拉开距离的作法让美国十分尴尬。

与20世纪初曾全力投靠并依赖欧洲的捷克和波兰被欧洲大国出卖的命运一样,21世纪初全力投靠并依赖欧盟的乌克兰也就这样被欧洲出卖了。这样的结果对苏联解体后齐刷刷地转入欧盟的东欧影响是深刻的:它势必勾引起那里的人民对18世纪波兰三次被欧洲强国与俄国瓜分、20世纪捷克及波兰被欧洲列强及苏联瓜分的痛苦回忆。出卖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今后东欧在被欧洲大国反复出卖后其转向俄罗斯的趋势将会持续加强。2015年3月18日普京在莫斯科与格鲁吉亚亲俄地区南奥塞梯的领导人提比罗夫签订为期25年的近乎全面合并的条约。规定南奥塞梯军队、情报机构、执法部门等与俄方合并,俄罗斯会跟南奥塞梯建立联合防卫及安全地带,并开放边界检察站,向南奥塞梯提供保安及国防援助,包括保护其边界。作为回报,南奥赛梯须允许一部分军事力量加入俄罗斯军队。

责任编辑:平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