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传播切忌单一模式(2)

国家形象传播切忌单一模式(2)

重在展现现代中国气质

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一直以来主要是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塑造一个文明古国的形象。世界在飞速向前发展,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早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现代的中国就同样得到了世界的认同。我们并没有随着世界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对外传播国家形象时使用的“符号”——武术、戏曲、剪纸、四大发明等等。这些文化符号,我们一直沿用至今,但这些内容无法体现现代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无法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这种过分的“炫古”极有可能被误读为对于国家过往的迷恋和对当下的自卑。

目前,中国在国家形象传播的过程中,对于现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气质的解释和表达很少,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的表述更少。但这些才是其他国家和民众关心和迷惑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尽快确定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并找到能凝聚起这些精神内核的形象实体。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国家形象在对外传播时遇到困难,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传播的内容不符合时代的特点。内容是国家形象传播的关键,内容不被理解,即使运用国际化的表达手法,也无法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国家形象传播并非“歌功颂德”

国家形象传播并不是歌功颂德,这一点在利用媒体进行国家形象传播的过程中应尤其注意。西方国家之所以对我国国家形象存在着严重的误读,原因就在于对我国媒体的对外宣传和报道方式不认同。特别是我国的国家媒体在进行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时,过分颂扬国家、政府好的一面,给其他国家留下了一个只会“歌功颂德”,缺乏媒体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印象,应该转变国家形象必须通过好的新闻报道和媒体宣传才能实现的想法。

我国的国家形象传播应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真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不过分夸大,不过多带有偏向性的引导,挖掘新闻及其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一个负责任的、积极的、求真务实的国家形象。媒体除了展示中国在发展道路上的成就和辉煌之外,也要有技巧地适当展示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困境甚至失误,应该展示一个虚心接受善意批评、积极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中国形象。

另外,在国家形象传播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完全用外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比起“中国文化,国际表达”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现代表达”。对外传播文化,是传播一种价值观念,传播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与力量,在挖掘中国文化内容上多下功夫,积极创新,展示我们的个性与特性,使“中国故事,中国表达”真正被世界所理解与接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