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适应新常态需调整心态

民营企业适应新常态需调整心态

(原题: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实现更好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从国内走向海外,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对就业的贡献率超过80%,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重视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出现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呈现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并对民营企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经济大而不强。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是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我国人均GDP仅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经济竞争力特别是企业竞争力还不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和发达国家品牌、质量优势的两面夹击,未来出口增长率不可能太高。同时,我国还存在产业未强而剩、企业大而不精等问题。由于长期依靠投资拉动,一些产业重复投资严重。虽然我国企业刚刚长大,还没有变强变高,但许多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低,转型升级缺乏资金、市场支持。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规模迅速增大。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有100家,排在世界第二位;但世界500强品牌中我国仅有25家,排在第五位。全球百家最受尊敬企业中我国仅占3家,缺少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

人口未富先老。2004年沿海个别地区开始出现用工荒,2012年以后新增劳动力连续3年下降。近年来,除了结构性需求差别,一般制造业用工出现需大于供现象,因缺工造成的企业开工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再靠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生产面临很大困难。劳动力短缺使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同时,劳动力不稳定、技术不精问题突出。新一代农民工有很多优点,知识水平较高,但吃苦精神较差,再加上没有大的生活压力等因素,很多人不安于一般企业、不愿从事一般性劳动,而愿意闯世界、感受不同生活。职工流动性较大,对企业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缺少拥有精湛技术的技工一直是阻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可见,我国企业发展环境同30年前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民营企业必须认清这一变化,主动适应环境、转变观念。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多种问题

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内外劳动力成本差别大,我国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成为世界很多大公司的生产车间。我国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主要从事制造和组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自主品牌占有率不足3%。我国很多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是在加工、贴牌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不少著名品牌企业在出口时还在做贴牌生产,自主品牌主要在国内销售,出口占比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国际知名度不够。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期限短。我国超过一半的小微企业没有从银行取得过贷款。大企业最低贷款利息为6%左右,而中小企业为10%或更高。对企业影响更大的是贷款期限短,多为一年期,要进行技术改造等长期投资只能靠短贷长投。企业为取得贷款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却达不到预期效果。金融服务质量差、利息高,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审批难、审批长,企业负担重。虽然中央、省市下放、减少了不少审批项目,减少了收费项目,但很多小微企业并没有感到方便多少,简政放权的实际效果尚未充分显现。税费负担依然较重。中小企业整体税负占销售收入的6.81%,全国企业总水平为6.6%;缴费项目多,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社保缴纳综合比率偏高,缴“五险一金”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再加上PPI下降,很多企业利润减少,亏损面扩大。劳动管理难度也在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快,在很多企业已超过技术进步和利润增长速度。中小企业职工流动性偏大,平均约为15%,增加了管理、培训成本,影响技术水平提高,也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多发。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