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端午节”过得既合传统又合时宜(2)

让“端午节”过得既合传统又合时宜(2)

重提“韩国端午申遗”,并不是要算旧账,而是要自我提醒: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珍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需要向异邦学习。以他们的“江陵端午祭”为例,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这样几个要素:传统信仰、仪式表演、娱乐活动,这是从核心到外围的层层延伸。抽空了核心内涵,万民同乐就会成无源之水。相形之下,我国的一些节俗庆祝正在变得空洞化,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但发展到今天,却变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加“春晚”的简单模式。端午亦然,并非一个粽子就可打发,假如将对屈原爱国情操和忧愤情怀的缅怀仪式化,加上相关的民俗活动,就有可能加深人民对民族节日的纪念意义。端午节可以辐射的意义太多了,我们可以通过屈原形象,弘扬爱国精神,表达对贤臣的崇仰敬重,希望为官者都能像屈原一样爱国爱民;更是盼望子女们都能成长为爱国爱民的贤能之人,成长为能保家卫国的忠臣栋梁,能光宗耀祖,光大门庭。这个时候,全民应该熟读重温《离骚》,把它作为圣经一般的读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些名句,应该化为民族骨血,架起我们的民族脊梁。端午节是一个纪念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励志的节日,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节日。

全民投身和拥抱民族民俗节日,应该是一场精神狂欢和精神盛宴,在种种传统和变异的仪式和娱乐中,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一次次被激活,进而化为集体无意识,成为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周而复始的重要民俗节日,可以加深对自己文化的体验和认同,进而成为全民族的“文化记忆”。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用丰富、合理、延续的文化内涵,加深节日的意义,是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此时,如何让端午节过得既合传统又合时宜,让男女老幼家家户户极尽全力投入其中,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话题”。假如这种“文化自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就有可能政府推动、社团发力、民间自发“三力并举”。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关于爱国性、民族性的普及和根植,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喜闻乐见的民俗节日,因为民俗就是人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