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躲不得更急不得 (3)

教育改革:躲不得更急不得 (3)

回避升学率谈教育改革是不现实的

记者: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家长把升学率有没有提高,作为评价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这种单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是否恰当?

代蕊华:用升学率作为标准评价教育改革的成败,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实,用纸笔测试的分数并不能完全体现教育的成效,哪怕这个测试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比如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动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两次参与都取得了全球遥遥领先的成绩,虽然可喜可贺,但我们所知道的PISA的结果,并不代表PISA的全部、教育的全部和学生的全部。虽然PISA测试经过科学的抽样,结果也反映了区域教育的整体状况,但整体的均衡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获得了各得其所的发展,好的结果也不意味着好的过程。

石中英:将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肯定是非常片面的。但教育改革与升学率是否就一定相互排斥?应当说,这种负向的线性关系是不存在的。随着中考高考招生录取方式的变革,尤其是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包括高中阶段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那种单纯、直接抓升学率的做法肯定会落伍,不改革倒是真会影响到孩子的升学竞争力,并进一步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

夏青峰:在当下的教育生态中,回避升学率谈教育改革是不现实的。由于教育改革而降低了升学率,家长肯定不干。教育改革是保障升学率甚至是提高升学率的,不能以降低升学率为代价。升学率降低了,学校教育改革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升学率,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来获得,还是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获得?教育改革不能仅仅关注升学率,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与机制的建立,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记者:评价教育改革不能忽视升学率,但也不能唯升学率。那么,评价教育改革成败的科学标准应该是什么?

石中英:谈到评价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恐怕不好一概而论,因为改革的层次和类型非常多样。评价教育改革成败,关键要看教育改革设计中的任务到底完成了没有。在实现目标或完成任务方面,还要看投入了多少条件或成本。一般情况下,投入的条件或成本越低越好。从根本上评价一项教育改革的成败,要看是否为孩子们的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孩子们的成长是否会因此受益。

代蕊华:评价一项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我认为至少要关注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它是好的改革,能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第二,它是真的改革,不是追求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不是引用一些抽象概念或者西方理论的花架子,更不是打着改革的旗号而进行的自私自利的行动,而是基于学校中真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推进;第三,它是有效的改革,改革一定要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是胡乱作为的“瞎折腾”,也不是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借口,只顾“摸石头”而忘记“过河”。

教育改革的风险是可控的

记者:改革总是有风险的,我们怎样才能把教育改革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

代蕊华:改革总是有风险的,教育改革也存在着风险,但我们要尽力把改革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首先,要提高改革的风险意识。要明确决策者的责任与担当,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并做好不同情景下的应对预案。

其次,要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性。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活动,改革者要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知识与能力,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再其次,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的纠错机制。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方案本身、方案执行人或者改革背景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往往会导致改革的失败,因而,要时时关注改革的进程,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纠正。

石中英:教育是民生工程,教育改革的相关利益主体非常多,因此教育改革方案的设计应当做到科学、民主和透明。

所谓科学,就是改革目标、任务的设定,举措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改革效果的评价都要努力做到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不能拍脑袋决策或盲目地照搬照抄别处的经验。

所谓民主,就是改革要注重倾听不同层面尤其是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着改革的关键举措开展广泛的民主协商,哪怕对于一些反对的意见也要仔细倾听和认真研究,不要为了改革的速度而牺牲改革本身的民主性。

所谓透明,是指改革的决策、执行、评价等环节都要透明,理念要公开,利益要公开,资料要公开,结果要公开,使教育改革在阳光下进行。这样可以降低非教育的因素对于改革本身的干扰和影响,从而降低改革的风险。

另外,还要实行教育改革的问责机制,这样可以敦促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和参与者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改革行为本身,最大限度地防止改革过程中出现责任主体不明以及对改革结果敷衍塞责的问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