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萍: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曾国藩打造团队方略(2)

摘要:曾国藩可以说是晚清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曾经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湘军,而且这支湘军最终成功取代了清政府的正规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的部队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农民,一部分是知识分子。那么,曾国藩是如何凭借共同的信仰和合理的体制机制凝聚人才,缔造他的优秀团队的?如何依靠理想信念使一支地方部队取代正规军打败太平天国?张雪萍老师为您解读。

再有,中国人一直都信奉这些人,关羽、岳飞,不管是黑道的还是白道的,都信这两人,可是太平天国把关羽、岳飞的寺庙给破坏了,把他们的塑像给扔了,这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这是我们心中的像神一样供奉的人物,你把我们供奉的神灵都给破坏了我们就得揍你。所以他这么一说这些有点意识的知识分子都会自觉的投身到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当中来,以此作为凝聚人心的思想武器,我们是为文化而战。但是这种共同的信仰,优秀的企业文化,光领导干部有还不行,还需要灌输到每一个士兵身上,那曾国藩怎么办呢?你给这些知识分子讲了为了文化而战他能了解,但是你给这些士兵讲,似乎他了解不了,他不知道什么四书五经,什么孔子孟子,什么叫做为了文化而战,所以曾国藩采取了一些办法,注意把这种共同的信仰灌输到一般士兵身上。

“常教士卒作字读书,书声琅琅,如家塾然。”就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让大家伙学知识学文化,再“时以义理,反复训育,若慈父之训其子,听者潸然泪下”。又像父亲教育儿子一样,给他们讲道理讲纪律,进行伦理教育。曾国藩怎么给士兵讲道理呢?说兄弟们,本来我们在家过日子过得挺好挺太平的,但是现在太平军来了,这些长毛贼来了,他们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我们是不是得揍他,恢复我们平静的生活。说我们平时在一个村里面住,如果有外敌来了咱们村肯定会团结一致,一致对外,但是现在我们出来打仗了,如果你的同伴受伤了,你是不是得把他救回来,如果他牺牲了你是不是也得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为啥呢?不就是为了将来能建立点功业,让老婆孩子能有好日子过吗?所以他就通过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给这些士兵灌输这些基本的道理。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领导干部在给下属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一定得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长篇大论人家肯定不愿意听,用这种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最能说服群众。再有,要给士兵进行纪律教育。中国农民的组织纪律性是很差的,所以需要有纪律,一方面可能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另外一方面曾国藩还创造了一种办法,就是编一些通俗易懂的歌谣让士兵传唱。我还抄了一首,这首歌叫《爱民歌》,您来听一听。说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第一扎营不贪懒,莫去民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听完之后您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确实现在不少学者研究认为,共产党的“三大纪律八项规定”就系源于此。曾国藩让士兵唱这些歌谣,大家唱出来实际上就证明已经记住了,这个歌一唱出去,实际上也达到了一个宣传自己的目的,让老百姓一听,湘军是这样的,和老百姓是这样的关系。同时这个歌没事的时候唱一唱,还能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再有,曾国藩还对这些士兵进行一些伦理教育,学一些基本的四书五经这些入门级读物,而且每次学完之后要把今天学的某篇文章发到每个士兵手中,没事的时候你们还得讨论讨论,今天学了领导讲话,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感想,哪些东西可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这样就把部队变成了学习型组织。

所以我说学习型组织不光是听你讲课,关键是听完之后有哪些想法,有哪些启示,这是最关键的。曾国藩说,一般将领的优势在于“练”,训练,但是我的优势在于“训”,所以曾国藩每逢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都要干什么呢?训话。讲什么?就讲道理,讲纪律,给士兵们进行伦理教育。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思想教育,不断加深大家的记忆,强化对这种共同信仰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最终他的部队能够做到“齐心相顾,不曾轻弃伴侣。有争愤于公庭,而言欢于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场。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相伤,下午仍彼此救援。”可能上午这两人还打架,下午打起仗来就相互救助,所以有了共同的信仰大家自然就会团结起来。

第二点,用合理的机制规范人。

作为一个团队,光有共同的信仰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曾国藩说,“居今日之世,用今日之兵,虽诸葛复起,未必能灭此贼。”以现在的形式,以现在清政府这点兵力,即便是让诸葛亮这样的能人复生也未必能灭此贼,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清政府害怕把军队交给一个人,这个人造反,所以把他的军队分散,分散到全国各地,分散到各个地方,真正来的战争从你们各处抽调,那这样就有问题了,兵不识兵,兵不识将,将也不识兵,你从这来的,我从这来的,大家打起仗来谁救谁啊,不会相互救助的,而且主帅临时任命的,对于各支部队他不了解,这些士兵也不了解主帅,所以这样的部队是很难打胜仗的,这就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曾国藩意识到这种体制机制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所以曾国藩说这种部队的建制是不行的,于是曾国藩就设计了一种独特的部队建制方法,我画了一张简图,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比如曾国藩作为最高统帅去招募一些统领,相当于中高层干部,然后统领再去招分统中层干部,分统去招营官,营官去招哨长,哨长基本上相当于班长,班长再去招募下面的普通士兵。作为统领,下面想招什么分统招什么分统,我曾国藩不管,我只需要你统领归我曾国藩负责就可以了。下面也如此,分统,你想招什么营官招什么营官,我统领不管,我只需要你分统对统领负责就可以了,这样一级一级往下来,这相当于什么呢?这就相当于分权和授权,给你下属充分的指挥权和所有权,我曾国藩本事再大我浑身是铁我能打几根钉,我给下属充分的权力,给你们招人的权力,这样下属这种感恩戴德之心就会归给你,所以用曾国藩的话说统领像根,由根生枝,由枝又生了叶,这样一级一级往下来。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