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与改进

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与改进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这项教育活动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曾在北京大学座谈时对青年们提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期待;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明确提出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这项教育活动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曾在北京大学座谈时对青年们提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期待;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明确提出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中央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顶层设计具有战略眼光,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也不遗余力地推进,但是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明显不足,仍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较大空间。这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贯穿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工作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获得青少年的广泛认同。但是,近年来少数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严重异化,甚至出现为追流行卖肾献初夜、郭美美网络炫富等极端现象,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虽然这是个别事件,但背后折射出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一些调研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倾向性问题。

一是应试教育观念始终不能得到根本改善,分数至上的倾向压倒一切。共青团重庆市委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对“到底为了什么学习”问题的回答,67.69%的中学生选择“取得好成绩,将来考上好大学”;12.87%的中学生选择“提升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9.23%和9.31%的中学生则分别选择“应付老师和父母”以及“将来能找到工作”。[1]这就说明很多学生考虑个人利益比较多,而未能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是中小学生面临着价值观的挑战,极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官本位、道德焦虑等问题多发,对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冲击巨大。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我国恢复高考37年来,经济学专业成为状元最爱,“500多位高考状元扎堆就读经济管理专业,多看重的是自身的‘钱途’,较忽视国家民族的‘命运’,令人担忧。”上海市对小学生价值观的调查表明,对成功因素的认识,六成以上学生认为真才实干是成功因素,27%的学生认为成功需要依靠社会关系,3%的学生认为金钱可以促使成功。“毒奶粉事件、毒大米事件、假疫苗事件、违规排污事件,层出不穷的公共食品和环境安全问题,说到底是有关当事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着当前我国社会严重的价值失序和价值危机”。[2]而这样一些道德滑坡的事件,的确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是网络媒体对中小学生价值观影响巨大,父母的影响力逐渐上升。当今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小学生网民和利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日益增多,微博、微信等移动客户端大有取代传统互联网的趋势。网络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浙江青年舆情监测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有59%的青少年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且年龄呈现低龄化。一份对14~17周岁未成年人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2.4%的青少年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暴力信息。[3]厦门市对影响中小学价值观的最主要因素的排序依次为:家长思想的熏陶占29.1%,教师教育的影响占22.6%,社会风气的影响占13.3%,先进榜样的感染占8.1%。中小学生最崇拜或最欣赏的3种对象依次为英雄人物(23%)、父母亲属(16.5%)、影艺明星和科学家(10.2%),无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影响排名靠前,可见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和深远。

四是学校德育工作缺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涵养作用不足。来自厦门市的一份调研报告值得我们深思,仅有4.1%和4.5%的中小学生认为“团队组织的影响”和“政治课教育的影响”是影响自己价值观的主要因素。而刚刚发布的上海影响小学生价值观相关因素调查显示,有81%的学生选择学校德育课程,19%的学生没有印象。海南儋州市的调查显示,21.2%的中学生和25.3%的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表示“没有兴趣”或“兴趣不大”“上课纯粹是应付考试”。[4]学校作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其教育功能严重缺场,的确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