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馆藏资料里查阅到 1937年 9月11日大阪《每日新闻》驻上海特派员木村毅的一则报道 “……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资料还显示,1937年10月,日本东京新宿区曾举办过 “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展出了阎海文烈士生前用过的飞行服、降落伞和手枪等遗物,此次公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这些遗物直至抗战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才归还给中国,如今存放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里。
家乡小学的抗日版《三字经》有阎海文的事迹
在阎英忠家里,记者看到了影印的阎海文中学时代的自传:“东北沦亡,国将不国。堂堂的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令人痛心,所以我常为之悲,为之泣。 ”
他在自传中还写道:“我们中国人,现处在一个极危险的地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是说不到的。现在我们九死一生,敌人已逼到我们家门口里来了,非速行反攻,和它一拼,是不可活下去的……”
从中可见,学生时代的阎海文就立下了杀敌报国的志愿,才会有他日后那般视死如归的壮举。
阎英忠说,阎海文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少,也谈了恋爱,“奶奶讲过,三伯父身高一米七七,身体健壮,相貌英俊,喜爱运动。性格安静、寡言。经过家里老人们的撮合,已经给他定了亲,是一位叫什么兰的姑娘,具体叫什么名我记不太清楚了。 ”
阎英忠的描述跟记者在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里查到的《民国空军的航迹》一文的记载相仿。
记载中说,阎海文殉国时,他的飞行帽里有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写有南通市的一个地址和一个叫“刘月兰”的女孩子的名字,字迹很是娟秀。
阎海文在血战长空时,仍将这一纸条珍藏在自己的飞行帽内,可见他对这个女孩子怀有非常深挚的感情。
北镇市旅游局副局长贾辉告诉记者,当年有不少关于阎海文烈士在抗日空战中的事迹在家乡流传,家乡人为他的壮烈殉国深为痛惜,同时亦对他深为敬重。
抗战时期,家乡的小学生曾背诵过抗日版的《三字经》,其中有如下语句:“阎海文,当空军,打日机,八架焚;投炸弹,炸敌轮,轰轰轰,三舰沉。身受伤,落敌方,从容中,举手枪,不受辱,不投降,先杀敌,后自戕。智仁勇,真胆量,为国民,好榜样,传后世,永流芳,家乡人,不可忘。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