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2)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2)

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本来已是输理,又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同时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更是欺人太甚。如果当时中国服软,让美军驻在鸭绿江边,让第七舰队摆在台湾海峡,后患无穷。这才是中共中央下决心出兵抗美援朝的真正原因。

1950年10月1日,朝鲜特使朴宪永携金日成的求援信到了北京,斯大林请中国出兵的电报也经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交毛泽东。毛泽东对朝鲜的局势十分担忧,经过整夜的思考,他下决心出兵援救朝鲜。10月2日,毛泽东拟就了致斯大林的长电报,以通报中国决定出兵入朝鲜作战的情况,并详尽分析了中国出兵后可能出现的局势,以及敌我双方的装备情况和中国志愿军将采取的作战方针。

电文指出:“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但是,毛泽东拟就的这份重要的电报并没有发出去。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共高层对出兵有不同意见。毛泽东只好把这份电报搁置下来。

10月2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出兵援助朝鲜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高岗、聂荣臻等。毛泽东向与会者说明了朝鲜形势的严重情况,提出出兵的意见。由于出兵的风险很大,会上出现多数同志不同意出兵的意见。会议决定4日再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这一问题。会后,毛泽东让周恩来派专机去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开会。

由于书记处扩大会议对出兵尚有相当顾虑,为了答复斯大林,毛泽东会见苏联大使罗申,并由罗申转述了中方的初步意见:“我们原计划当敌人前进到三八线的时候派几个师的志愿军到北朝鲜为朝鲜同志提供帮助。然而,经过全面考虑,我们现在认为采取这样的行动可能会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第一,派几个师的兵力解决朝鲜问题非常困难(我们的部队装备很差,与美国军队作战没有取得军事胜利的把握),敌人可能会迫使我们后退。第二,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其结果苏联也会被拖进战争。这样,问题就变得十分严重了。”因此,“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表示谨慎是必要的。当然,不派车队援助对于正处在如此困难之中的朝鲜同志也是很不利的,我们自己也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如果我们派去几个师,敌人又迫使后退,同时还导致美国与中国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和平恢复计划就会遭到彻底毁灭,这会引起国内很多人的不满(人民受到的战争创伤还没有恢复,我们需要和平)。因此,目前最好还是耐心一些,不派出军队,同时积极准备我们的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的时机上会更为有利。”毛泽东特别表示:“我们将举行一次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的主要同志都要出席。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作出最后决定。”[4]

这时,毛泽东并没有放弃出兵的打算,他需要时间,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并争取党内在这一批关全局的问题上达到共识。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方面为援救朝鲜进行紧急磋商,另一方面仍在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作最后的努力,以尽量避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参战。为了能够在最后关头向美国发出明确无误的信息,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出面从外交途径向美国再次提出警告。

1950年10月3日凌晨一时,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印度通过英国转告美国:“第一,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以扩大战争,我们要管,这是美国政府造成的严重情况。第二,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和平解决,不但朝鲜战事必须即刻停止,侵朝军队必须撤退,而且有关国家必须在联合国内会商和平解决办法。”[5]

当天下午,印度外长巴杰帕伊就将周恩来的谈话转达英国方面,并强调说他相信这是中国的“最后决定”,美军过三八线,就意味着朝鲜冲突的扩大。[6]

当天晚上,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从英国方面收到了潘尼迦传递的信息,但对此并未引起真正的重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这仅仅是个“警告”而已,并非表示“国家政策的官方声明”。[7]美国总统杜鲁门也认为中国出兵入朝的这种“可能性很小”,“不足为患”,这场战争已经“赢定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