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7)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7)

三、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的战略意义与深远影响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并于下午10时起生效。双方首席代表南日和哈里逊在一份朝、中、英三种文字的停战协定文本上签字。接着,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分别在平壤和开城签字。

后来,美国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无可奈何地写道:“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25]彭德怀则认为:“先例既开,来日方长”。[26]

从1953年7月27日晚十时起,朝鲜全线的一切战斗行动完全停止。至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经过三年零一个月朝鲜战争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支援了朝鲜人民,粉碎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中朝军队共毙、伤、俘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余人。美国开支战争费用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中国开支战费62.5亿元人民币,消耗作战物资560万吨。[27]

1

资料来源:韩怀智、谭旌樵主编:《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577页。

毛泽东对朝鲜停战的意义作了充分的估计。1953年9月2日,他在一封电报中指出:“最近,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显然是整个和平民主阵营在争取和平、制止新战争的努力中所获得的新的重大的成就。这一新的重大的成就业已有助于整个世界形势的开始和缓。[28]

9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讲话中,对抗美援朝作了全面的总结:抗美援朝,经过三年,取得了伟大胜利,现在已经告一个段落。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门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