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穷经研经典 与时俱进用经典 (4)

皓首穷经研经典 与时俱进用经典 (4)

——南京政治学院坚持38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与研究述要

 学科团队薪火相传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

经典著作教学开展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有没有一支理想信仰坚定、理论功底厚实的教员队伍。

学院建院之初,汇聚了一大批我军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老八路、老马列、老政工。1977年的哲学教研室就有6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建国后长期在我军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在部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的老教员,他们不仅手把手地教如何写教案、备讲稿、上讲台,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党、对军队、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和信仰,深深地感染着后来人。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是经典著作教学持续开展的精神之基、动力之源。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教学的起点;他们高尚的言行举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群体的发展把了方向、定了基调。

1995年,苟家喜教授患晚期肺癌住进了医院。此时的他,癌细胞已向全身扩散,在化疗中一天天消瘦,难忍的病痛常常折磨得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躺在病榻上,他依然还惦记着研究生李晓燕的学位论文《论农村股份制经济》。这篇论文是李晓燕在学习了《资本论(第三卷)》之后有感而发、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每天治疗过后,苟家喜教授就背靠在折叠的被褥上,半卧着身子,认真地审读李晓燕送来的毕业论文初稿,旁边还放着近一米多高高的经典著作文本方便查阅。在南京酷热的6月,李晓燕答辩那天,瘦成一把骨头的苟家喜参加了他教学生涯中最后一个答辩仪式。两个小时的答辩,苟教授汗水湿透了衣背。学生获得硕士学位不久,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理论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与世长辞。

在南京政治学院这片热土之上,还有许多像苟家喜这样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为经典著作教学忘我奋斗的忠诚战士。被中央军委追授“模范理论工作者”荣誉称号的严高鸿教授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上世纪70年代末,当严教授刚来到学院时,他是老一辈理论工作者眼中的“小年轻”。他在自己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写到:“在初登讲台的那些日子里,为了上好一堂课,搞好一次辅导,我们这批年轻人在老教员的带领下,把一切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备课上,天天熬到深夜,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概念。”

严高鸿与同事探讨问题(1982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