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徐珂:读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和重大意义(3)

(三)新思想、新要求的精神实质是治国理政、赏罚有信,道法天地、无为而为,选贤与能、有为有位

新思想、新要求的精神实质,我进行了一个概括,与大家一起共勉,也就是:治国理政、赏罚有信,道法天地,无为而为,选贤与能,有为有位。

治国理政、赏罚有信。实际上就是恪守德化,法信于民。我们现在的执政的理念是道德正气加法治诚信。也就是说,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这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30多年来我们的道德失范、认知偏差、情感泛滥。所以,中央讲集权就是为严格保障做基础的。

道法天地、无为而为。顺乎规律,有所作为,也就是“食鱼无反”。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讲讲食鱼无反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时代。这个故事就是说,有一次齐景公到纪国的故地进行游览(纪国是一个小国家,被齐国吞并了)。手下从乱草堆里捡到一个“金壶”并献给齐景公。齐景公一打开壶盖,发现里面写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齐景公解释给周围的人听,他说,人之所以吃鱼不愿翻身,是因为嫌这个鱼腥气太重,一翻身腥气扑鼻;出门不用乘劣马,是因为嫌马跑得不快不远。这时候,相国晏子说,食鱼无反,君王吃鱼只吃一半,不翻吃另一半,就是要给老百姓留下余地,不要竭尽民力;弃用劣马,是告诫君王不要在身边安插品行不端的小人。齐景公反问燕子说,纪国有这样好的丹书,那么为什么还灭亡了呢?晏子说,我听说,有为的君主有了正确的学说和主张,要高高地挂在里巷的大门之上,照着去做;可是纪国把这么好的丹书格言却装在大金壶里,不公之于众,不亡国还等什么呢?

我也讲干部执行力的时候也会举到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实际上一方面说领会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另一方面,“食鱼无反”就是不要竭尽民力,要仁者爱民,这是我们传统治国思想。改革开放30多年,为了发展经济,我们可以说是“急功近利”。当然这个“急功近利”不是一个负面词,它是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为什么急功近利?那是因为没办法,我们缺衣少吃的,不急功近利老百姓生活水平就提高不上去,所以必须急功近利。但是急功近利有负面的东西,任何一个政策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所以,正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多,我们的经济发展才快,但是经济干预过多,那么肯定要触犯老百姓的利益。我们现在的政策要休养生息,要亲民爱民,要做服务型的政府,才能缓和干群关系。过去说,领导干部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经济增长快,你对国家贡献就大。现在再这么干不行了。

选贤与能、有为有位。选贤与能,就是各归其位,积极有为,什么是贤能?这里可不能简单用君子小人、好人坏人之分。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只有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才能激发社会的活力,这样我们的国家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当然,大家都成为贤明君子就更好了。有一个酷似哲学家的人跟我讲过一句话,一个优秀的领导不仅能够统治君子,还能够制约小人。我改为:优秀的领导,不仅能够统治君子,还能够改造小人成为君子。当人人能被称为君子,又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就是真正的和谐社会了,能够焕发更大的生产力。

这24个字当中有为和无为看似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比如,集权与简政放权,有人说两者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是矛盾。集权是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处理国内的问题与国外竞争。但是简政放权,是针对政府干预过多,调动社会活力。所以,两者是不矛盾的,或者是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有了“有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我们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才能够逐步缩小;有了“无为”,简政放权,广大群众才能少受干扰,获得更多的服务,才有可能调动更大的社会活力。当然了,如果这两个方面,我们在政策制定中、在行为当中倒行逆施,那么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积重难返,就会逐渐弱化。总体来讲,这24个字,也就是我们常常对病人讲的要辨证施治、循序渐进、温养补身,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共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领导集体当中的核心地位已经形成。应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情的透彻理解和强大的执行力,履新两年来所展现的政治远见、非凡的胆略和领导魄力,我们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全国人民对未来的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

(一)“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过程

“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将“建设”改为“建成”,进一步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实际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中国三十多年来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发展得这么好,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虽然有的人吃着肉仍骂娘,发发牢骚挺好,也是社会的一个释放点,但也不能牢骚太多,要适度。不管发多少牢骚,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提高了?改革开放,这是我们的一个巨大的活力。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作出重要决定。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全面依法治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包括我们建国以来,实际上我们的法制建设一直不断加强。1997年,十五大要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什么叫法制?法制就是一个制度,简单地讲是静态的。什么叫法治?法治就是除了制度以外,法律的精神要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全民守法。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开放以来,党要治党,党要管党始终是在我们耳边叮嘱,而且我们也付诸于实践。从邓小平同志,到江泽民同志,再到胡锦涛同志也不断作出部署。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竞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现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综合来看,“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思路的高度概括。“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

在十八大之前,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把“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个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

第三个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把“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而且在这次对江苏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并且是同其他三个全面一起结合起来,首次提出“四个全面”,这是第一次提出来。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定位过程

2015年的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实际上,我们党对这个问题有过三次权威性的表述。

第一次是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第二次是2012年的11月,习近平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不久,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次是2015年的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他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它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