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品县衙”读廉政

“五品县衙”读廉政

从江西景德镇市区北去八千米许,绿树田野间,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古城,这就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大古县衙之一——浮梁“五品县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唯一一座由皇帝钦定的五品县衙。

古代县官最高官阶为七品,浮梁县何以高配?个中原因有三:其一,浮梁上缴税收多,尤其是茶叶税收,约占全国茶叶税的八分之三,有十五万贯之多。其二,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旧时归浮梁所辖,朝廷常派三、四品官员到景德镇监督烧御瓷,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皇权社会,七品县令是不能直接向正三、四品督陶官汇报工作的。其三,景德镇瓷业工人来自四方,经常闹纠纷,本县知县高于邻县,就容易协调处理。故自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任命五品官柳国钧为浮梁县令始,此后1200多年中,浮梁知县多为常制七品却享受五品待遇。现建筑为清代道光年间修缮,县衙大堂屋脊梁上赫然写着:“钦加同知衔”字样。“同知”的官阶就是五品,“钦加”即皇帝加封。

由于浮梁县条件特殊、经济富庶,“五品县衙”尤其重视从政环境的营造,无论建筑景观、格局布局,还是感觉、视觉文化包括树木种植,都给人以养廉倡廉的向上氛围。比如首先映入眼帘的照壁,上绘一幅由蝙蝠、莲花、如意云纹组成的纹饰图,“蝙蝠”取谐音,冀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莲花则寓意为官清正廉洁之意;再如大堂与二堂之间的天井,内有两棵几百年的枣树,据说是县令特意栽植的,用枣树花朵虽小却朵朵都能结果实,寓意县官虽小却也能办实事、干大事,保一方平安,等等。不过,县衙最令人注目的,当推那些以楹联形式遍布于堂柱、门旁的廉政格言、警句。一是数量众多,凡有门柱必有联,计有50多副;二是内容丰富,几乎涉及为官做人的方方面面,且大多对仗工整,平仄有致,寓意深刻。其中有告示为官施政宗旨的,如“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有谈为民做事的,如“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有告示亲民爱民的,如“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有强调公正严明的,如“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有张扬廉政的,如“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有标榜勤政的,如“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头过;门庭豁开,江山常在掌中看。”有表明为官心迹的,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还有谈加强自身修养的,如“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等等。它们或昭示,或申明,或自喻,或自勉,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古代有识之士的为官哲学。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鉴古要义在传承和实践。读“五品县衙”楹联,我个人认为最具现实意义的有四副。一副是:“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庶无冤狱;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这个下联,将“好官”定位于“清须勤且慎”,即既要廉洁又要勤政,还要用心为民做事,否则仅满足于“一钱不要”算不得好官。这个观点,对现代一些只想做官不想干事、怕担风险不作为的官员,不失为思想清醒剂。二副是:“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之事,总不相干。”这里贯穿了一个要义:无论功名还是做官,都必须坚持老实做人。做人不真实,存“掩耳盗铃之心”,做“悬羊卖狗之事”,功名再多也无益于社会,“父母官”的口号喊得再响,老百姓也不会买账。对照之下,今日那些仍热衷于作秀、喜欢弄虚作假的官员,应当感到汗颜。三副是:“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唯俭,俭自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这个下联尤引人注意:作为领导干部,光有自俭还不够,还应“宽大保廉隅”,管住身边、周围、属下不廉不俭的人和事,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廉政建设负责。这个观点,对于那些满足于“洁身自好”的官员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四副是:“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这副楹联的寓意,颇似那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你想行廉政,就不要嫌清贫;既然你要讲勤政,就不要怕清苦。自觉把廉与勤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常态,进入“廉而自忘其廉、勤而自忘其勤”的境界。显然,即是现代官员如此这般,也属于“人高其行服其德”的品位。

我们今天无法穿越时空去理解古人的从政心理,但站在一副副张扬着正气业已成为吉光片羽的楹联面前,一种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做事的正气会油然而生,无形的文化充沛感和包围感会向你涌来。或许正由于这种力量的作用,浮梁县历时上千载,《浮梁县知县名录》记录的347任县令,鲜见贪墨者。相反,却出了几位名标青史的清官。如宋代的许彭年,任浮梁知县时,不仅探亲休假从不拿景德镇的瓷器和茶叶回家,离任时也坚持不带一件瓷一两茶,老百姓夹道欢送,南宋史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了他的事迹。假如古代也评选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的话,我想这浮梁县肯定榜上有名。

人类学家兰德曼有个著名观点:“没有自然的人,甚至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人的文化消费增长,往往是与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成正比的。经常置身于一个尊廉崇洁、警世醒世的文化环境,人在被感染、被陶冶、被醇化、被升华乃至欣然接受的无形过程中,就会悄然滋养出一种堂堂浩气、凛然正气,展现新的思想与美的形象,彰显高尚的道德与丰赡的情愫。至少,可以对旧的不良意识和行为起到一些警戒作用。正是从这里,我进一步读懂了习总书记关于“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现实意义。

或许,这种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也恰是“五品县衙”历经上千载而留存的一个原因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