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塞尔山·加汗(2)

摘要:在距新疆伊吾县城35公里外的一所山村学校——盐池镇寄宿制学校,有一名哈萨克族教师塞尔山·加汗,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在艰苦的山村,悉心给农牧区的孩子们传授知识,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用真心和真情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他走遍了盐池每一个牧场,把牧场上放牛、放羊的孩子们带回校园。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5年3月,塞尔山·加汗荣登“中国好人榜”。

2.他把家变成“临时课堂”用大爱浇灌“牧区花朵”

那么,既然有勇气留下,就要敢于面对比没水没电、重新学习母语还要大的困难: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大多来自牧民家庭,他们的父母每年都要转几回场,根本没法很好地照顾他们的生活,更别说管他们的学习了。

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好、生活好,塞尔山就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家里进行无偿辅导,并照顾他们的生活。冬天的时候,很多牧民的孩子没袜子穿,他就带上班长用他的钱给全班每个孩子都买上棉袜子。有学生的鞋子不能再穿了,他就给他们买新鞋子。有学生病了,他就带着学生到医院看病。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太多,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为孩子掏了多少钱,但他从来不计较,因为他爱孩子们,爱得无私。

塞尔山(后右)参加评课活动。图片来源:新疆文明网

有一年冬天,教室里生着火炉,师生们却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其他年级因此陆续放假了。塞尔山带的是毕业班,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他就把全班学生都带到自己的家里上课。没有黑板,就用面板代替;没有黑板擦,就用毛巾代替;没有桌椅,就用木板搭成座位。就这样,学生们挤在他那并不宽敞的家里上课,把他的家变成了学校的“临时课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生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伊吾、哈密的学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过去了,这些孩子们至今还会时常来学校或他的家里看望他。一提起这些孩子,塞尔山就会流露出幸福、满足的笑容。

塞尔山对学生和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学校,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塞尔山的妻子时常说,学校就是塞尔山的家,离开学生他就会感到寂寞。当别人问他这样辛辛苦苦图什么时,塞尔山说:“我啥也不图,只要我的学生能从我的付出中学到文化,成为有知识的人,我就满足了。”

他的很多学生都说:“塞尔山老师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塞尔山经常说:“这些孩子就是我的全部。我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慢慢懂得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真谛,那就是无限热爱学生。”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