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游击战的奥秘:从晋察冀画报看持久战

八路军游击战的奥秘:从晋察冀画报看持久战

摘要:今年正好是抗争胜利70周年,当时这场战争从1937年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生死关头的时代,到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抗战胜利的取得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中国人可以做到的,而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结果。

【编者按】

《中国抗战:晋察冀根据地抗日影像》一书收录了沙飞主编的《晋察冀画报》》抗战期间拍摄的诸多珍贵影像。前不久,一场名为“复活的历史:照片中的抗战”的讲座,由《东方历史评论》的王冠楠主持,请来了《中国抗战》一书文字部分的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黄道炫以及沙飞的女儿王雁女士,从这本书出发一起聊抗战。澎湃新闻经授权转发三位嘉宾发言的部分内容。

黄道炫:今年正好是抗争胜利70周年,当时这场战争从1937年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生死关头的时代,到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抗战胜利的取得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中国人可以做到的,而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结果。但无论如何,中国人民在其中做出了牺牲、付出了努力。这里面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离开了这两个的任何一个战场都不可获得胜利,这两个战场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敌后战场的产生,在现在来看仍然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案例,在面对着强大对手的状况下,我们不仅仅有正面的政府军、中央军的持续抵抗,同时还有一个相对和政府保持独立状态的一支比较独特的、不是进行正规战的力量,而且有自己的政府,有自己的根据地,有自己的货币,很多方面都是半独立状态的,但又是和中央保持一致对抗日本。这样一个战场的出现,在世界战史上很难看到重复的案例。我们是研究历史的,任何一个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很难事先设计的,而是历史不断发展中不断磨合和碰撞形成的结果,敌后战场也是这样。

我们知道抗战最后一个结果跟毛泽东有很大关系。刚开始的时候,1937年的毛泽东会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个所谓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立局面的产生?我想毛泽东未必就能够下决断说有的。当然中间有一个大致的想法是要独立地开展游击战,这是他开始就有的。这个游击战目前怎么开展和怎么进行他没有把握。所以最早的游击战其实是一个配合国军、正规军,起着翼侧作用。太原实现游击战以后,毛感觉到,在华北,中共已经不仅仅是配合中央军了,因为中央军这时候很多已经向华中地区撤退,华北地区正规军、中央军已经开始式微。这时候毛觉得中共应该担起更大的责任,所以开始组织所谓“山地”的游击战争,主要在山西,围绕山西展开。这时候毛跟朱德、彭德怀反复强调,你们一定要留住后路,从山西的前端到陕甘宁,这中间一定要有个后路。所以这时候的游击战也是有限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游击战,我们很难想象会有后来这样一个广大的敌后战争的展开。这样一个从山地的有限游击战,向一个开展独立的、广大的专门区域的、覆盖整个华北平原的游击战,这个转化是在1938年4月份完成的。

那么毛为什么会想到要去平原,从山地游击战发展到山地和平原游击战并行的局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化?我们以前可能对这样一个变化的了解不太多,我感觉这中间可能有一些因缘际会,有领导者审时度势的一个策略,也有时势发展因缘际会造成的结果。从山地游击战到平原游击战最重要的变化是,当时毛在坚持山地游击战的同时也希望向平原做一些试探性的进驻,主要给山地提供一些保障和保护。所以派出了几支小部队,其中有一支陈再道的东进纵队只有500人向华北平原挺进,这500人去了四五个月(1937年底挺进,到1938年4月份)就发展到三四万,他们有番号,不光是地方的游击战。这个发展大大出乎于毛乃至于中共的意料。

这个发展给中共和毛看到了另外一个希望,那就是在平原也有开展游击战的可能,所以1938年4月21日发出了《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这个指示是中共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从局部的山西的游击战向整个华北平原的游击战,这样的一个变化使得中共能够在华北平原拓展大批区域,这个区域使中共在河北、山东抢得了先机。所以中共最早是在河北扎住脚的,比国民党、日本要早。日本迅速挺进河南,从河北到河南过程中,河北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河北冀中地区一些县根本就没有人去过,县城根本没有人管理。这样的局面造成了中共在华北平原的先机,而这个先机对于后面一系列的历史发展,现在来看起到了不可意料的作用,甚至是不可限量的作用。所以我觉得看历史的时候,感觉很多历史其实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磨合、不断去寻找的结果,这过程中关键是领导者能不能审时度势,适时地抓住机会,当然也包括创造机会。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