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游击战的奥秘:从晋察冀画报看持久战(3)

八路军游击战的奥秘:从晋察冀画报看持久战(3)

摘要:今年正好是抗争胜利70周年,当时这场战争从1937年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生死关头的时代,到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抗战胜利的取得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中国人可以做到的,而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结果。

当然,有这个理论不奇怪,关键是怎么实行。就好像我们讲“持久战”的提出。形成“持久战”的局面是当时能够打出一个最好的结果,在当时来看是这样的,但怎么打“持久战”是关键。中共在当时的中国,对于怎么打“持久战”和怎么打“总体战”无疑是实践得最好的。我看到聂荣臻有一个讲话,讲到打游击战的这个问题,他说:“所谓由整化零等游击战术实并不易(由零可化为无),如甚易,则八路已不值钱了。”我觉得他的这个话不是夸张,国民党当然也有大批的游击部队在敌后战争,而且我们也确实应该承认国民党的游击战对于整个的敌后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是事实。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争初期投入了差不多有六七十万的部队,打到最后剩下十几二十万。而共产党在战争初期投入敌后不到三万人,到最后一百多万人。共产党用“总体战”,总体战下面我认为有三个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是游击战。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是大家都在讲的。

二是根据地。共产党非常强调根据地的建立,有这样的根据地才会给游击战争提供基础。如果我们从字面上去理解,游击战强调“游”、“动”,根据地强调“据”、“守”,这中间怎么拿捏就是毛厉害的地方。看毛的《论持久战》就非常强调根据地的流动性、根据地的互相补充,以根据地变动弥补所谓根据地可能比较死板的弱点。

还有是正规军。打游击战为什么要用正规军?现在回头看,共产党根据地的建立、游击战的展开,游击战的发展、根据地的发展,包括最后反攻局面的出现,其实都没有离开过正规军的支持。

所以共产党的游击战恰恰是以正规军为主导的游击战,并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土八路”、民兵。这很重要,游击战总体战绝不能离开民众的力量,但一定要有牵头的、核心的力量,这就是正规军。所以“总体战”是把游击战、根据地和正规军做了非常好的辩证处理。在这本书里我说,这三个可能就是中共抗战持久的“三驾马车”。当然除了这三驾马车之外,总体战略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基础,包括民众的发动、宣传的展开、民情的争取,但前面三者从军事角度来看可能是最重要的。

1937年11月,八路军克复察南蔚县,军民联欢大会。

1937年11月,八路军克复察南蔚县,军民联欢大会。

王雁:《晋察冀画报》的这些摄影很到位,包括牺牲的雷烨,原来是冀中地区的摄影科长,他拍的柏崖村惨案、狼牙山的血海深仇,他拍了日寇的暴行。记录的功能,这是摄影不一样的地方。抗战时期的宣传特别多,各个地方都有出报纸,都有诗歌,都有文艺团体,都有木刻,都有漫画,这些在抗战时期都非常重要,都是不可少的。但我自己觉得,留住历史的最后还是照片说话。这次台湾搞沙飞摄影展览,《中国时报》的主笔说照片是会说话的,因为你拿出的照片就是证据。我觉得晋察冀的摄影很棒,沙飞和聂荣臻也是有缘分,其他的摄影师到120师包括到129师也有人拍照,但不是这样的规模,晋察冀是每个军分区都有照片,一有什么事,不需要谁派,自己就去了。而且当时特别规定,底片要交上来统一管理,这就保住了这些东西。 还有沙飞当时特别注重传播,特别明白传播,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就把照片和《晋察冀画报》传到敌战区域,放到日军的桌子上,传到延安,传到重庆。我妈妈当时在重庆就看《晋察冀画报》,知道我爸爸跑到晋察冀了。那时我爸妈已经离婚,然后知道了我爸跑到那儿去了,在延安跟他联系上了,在晋察冀跟我爸爸又复婚了。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