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标纲要(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标纲要(2)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摘要:一九九六~二零一零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序 言

一九九六~二零一零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

经过建国以来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十七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未来十五年,在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下,我国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但总的来说,仍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针对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把握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纲要》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根据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体制变化的新特点,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纲要》力求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主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确定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明确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纲要》重点放在“九五”计划,同时着眼于下世纪前十年的发展,提出轮廓性的远景目标。在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上,提出了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跨世纪的重大工程,使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发展很好地衔接起来,保持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连续性。

一、“八五”计划完成情况

以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或超额完成“八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下个世纪初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五”计划是建国以来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前五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九九五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五万七千六百亿元。在一九八八年比一九八零年翻一番的基础上,用七年时间又翻了一番。“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二,是建国以来增长速度最快、波动最小的五年。

“八五”期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百分之四点一,第二产业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七点三,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五。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四万三千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二万三千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完成一万一千亿元。建成投产大中型基建项目八百四十五个,限额以上重点技改项目三百七十四个。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一九九五年,粮食产量达到四亿六千五百万吨,比一九九○年增加一九○○万吨;油料二千二百五十万吨,增加六百三十万吨;肉类总产量五千万吨,增加二千一百四十万吨;水产品二千五百三十八万吨,增加一千二百三十万吨;原煤十二亿九千八百万劳,增加二亿二千万吨;原油一亿四千九百万吨,增加一千零七十八万吨;天然气一百七十四亿立方米,增加二十一亿七千八百万立方米;发电量一万亿千瓦时,增加三千七百八十亿千瓦时;钢九千四百万吨,增加二千八百万吨;十种有色金属四百二十五万吨,增加一百九十万吨;化肥(折纯)二千四百五十万吨,增加五百七十万吨;乙烯二百四十三万吨,增加八十六万吨;化纤二百九十万吨,增加一百二十五万吨;汽车一百五十万辆,增加九十九万辆;彩电一干九百五十八万台,增加九百二十五万台;集成电路三亿一千万块,增加二亿块。

2.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八五”期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框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推进了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在价格形成机制、税收制度、汇率并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农村、科技、教育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也取得新的进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开始形成,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和法律法规等手段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3.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利用外资大幅度增加。“八五”期间,对外开放由沿海扩展到沿边、沿江、沿主要铁路线和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继续发挥对外开放窗口的重要作用,浦东开放开发取得很大进展;对外开放的领域由一般加工业扩展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由中小企业扩展到大企业,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进出口总额五年超过一万亿美元。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一千六百亿美元。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4.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水利建设得到加强,能源、交通、通信建设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支柱产业快速成长。“八五”期间,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和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相继开工建设;建成了黄淮海平原灌溉、引大入秦等一批水利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农田灌溉面积净增二百万公顷。

能源、交通、通信建设步伐加快,生产能力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八五”期间,发电装机总容量新增七千五百万千瓦,年均增长百分之九,一九九五年达到二亿一千万千瓦;新增铁路营业里程三千公里,复线三千八百四十八公里,电气化二千九百七十三公里,基本建成京九、宝中、集通新线和兰新复线,增强了铁路干网运输能力;新建和改造公路九万二千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八千公里;新建和改建沿海港口中级以上泊位一百七十个,增加吞吐能力一亿三千八百万吨;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机场,客机座位增长一点四倍;铺设长途光缆干线十万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五千八百九十五万门,年均增长百分之四十二。

汽车、电子、石化等产业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形成了具有经济规模的年产十五万辆轿车、四十五万吨乙烯、三百万台彩电的生产基地。轻工纺织产品满足了国内市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比教优势,出口大幅度增加。

5.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区域经济不同程度地发展壮大。“八五”期间,各地区经济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东部沿海地区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地缘优势,资金技术密集以及外向程度高的产业迅速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水平进一步提高,辐射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农业、能源、原材料等产业进一步壮大,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经济发展。国家加强了支持中西部发展的力度,在扶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地区间的分工合作与经济交流有了新的进展。

6科技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五年共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十六万项。一批成套技术装备研制成功,在生产建设中推广应用。各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顺利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加快。制定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和生态保护得到重视。计划生育取得新成绩,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一九九○年的千分之十四点三九降到一九九五年的千分之十点五五。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百分之七十八点七和百分之八十四点四,比一九九○年提高四和五个百分点。

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八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年均增长百分之七点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百分之四点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年均增长百分之十点六。人民生活水平在八十年代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贫困人口由八十年代末的八千五百万人减少到一九九五年的六千五百万人。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六点七平方米提高到七点九平方米。电话普及率由百分之一点一提高到百分之四点六。城镇职工实行了每周五天工作制。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8.国防建设在调整中发展,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取得显著成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坚决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国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继续得到较好的实施,国防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防工业的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重点专项工程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军转民在核电、民用卫星、民用船舶、民用飞机制造和卫星发射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开拓了国内市场,进入了国际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八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经济素质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农业基础薄弱,不适应人口增加、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国家财力不足,宏观调控实力不强;在全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些腐败现象有所滋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面临不少新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