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文化强国与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2)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〇二〇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将成为即将到来的“十三五”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指引着文化建设的前进和方向。在《决定》中提到的文化改革的奋斗目标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产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及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产品经营机制、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内容。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主动顺应了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要求,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建设是事关改革开放全局和前途的灵魂工程,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可以说,从中央到社会各个领域,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共识,文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成就回顾

我们回顾一下“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方面的成就。我认为可以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获得了长远的发展。放眼全国,一个包括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置身这个网络,百姓可以“走进去”享受服务,像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宫等;也可以在家里享受服务,主要是通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免费听广播、看电视。当然对于我们城市居民来说,我们不光可以在电视里看电视,还可以进影院、进剧场。此外,还有一些活跃文化生活的服务,集中在各级文化馆、村(社区)文化室以及乡镇(街道)文化站

在文化产品方面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文化活动相当丰富。近年来,尤其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百姓送文化,到基层送文化。有数字显示,仅中国文联和全国的文艺家协会直接组织的各种活动就已经达到了140多场,各种艺术门类的1000多位老中青文艺工作者都踊跃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在文化领域,我们获得了很多国际上的高层次的大奖,国际社会的认同感增强。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中国作家莫言。时隔三年,作家刘慈欣凭《三体》斩获“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雨果奖。这些国际大奖,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初步形成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网络。到“十二五”期末,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数量增至将近30个。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也就要坚持文化先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次第开花,提升了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的相关影响力。这为增强我们和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长期友好、合作共赢打下了民意基础。

在2015年9月份举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马可波罗》《苏武牧羊》《梅兰芳》等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剧目,展现了荡气回肠的中国力量。

在过去的5年时间中,中国还先后了担任了伦敦书展、美国书展的主宾国,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举办了大型对外文化出版交流活动。一些电视剧走出国门,比如说《媳妇的美好时代》走进了非洲,大家熟悉的《甄嬛传》登陆了美国、日本,《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热销于东南亚。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电影市场,仅2014年,我们国家在44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举办了65次中国电影节展活动,有70部影片在22个电影节上斩获了117个奖项。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