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正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运行中的 “四个没有变”(5)

(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第四个“没有变”,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经济结构优化的态势;第二个,是创新驱动的态势。也就是说,经济结构优化和创新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前进态势分解出来的两个核心构成。这两个核心的构成,既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它没有变。这个“没有变”主要表现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的方面和领域。

1.产业创新

目前我们中国的产业创新,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从一、二、三产业结构情况来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了50%,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5%,而制造业只有40.5%,服务业已经是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处于绝对的控制性地位。另外,较第二产业的占比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接近11个百分点。中国的产业结构取得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服务业的构成当中,生活性服务业保持稳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新的业态在不断的积累、酝酿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增长最坚实、最有效的支撑。而大家知道,在很大程度上,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门类跟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门类是重合的。换句话说,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速越快,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当中的比重越大,就说明中国服务业的结构情况越好,结构水平越完善。这个条件下就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支撑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非常重要的支柱性的基础因素。这是产业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基础和创新的第一推动力。中国的技术创新,我在前面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些交代,比如说我们科研人员的数量、研发经费的投入情况。现在我们从产出的情况来跟大家做一个交代。作为技术创新来讲,刚才我们所说的条件离我们的技术创新还有一点距离,就是它们究竟产生没产生出合理的、有效的成果来支撑技术创新呢?我们来看看这个成果。

2014年,我国专利和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了92.8万件,每万人的专利数量连续多年不断提升,整体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我们自主创新的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的机制正在加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局面正在加速形成。这是我们的技术创新,每万人的专利数在世界上不断的提升,专利和专利申请数量92.8万件,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也就是四年以前,我们就已经超过了美国。

3.模式创新

所谓模式创新,是生产和流通的组织方式及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调整和创新。突出表现在三点:第一点,参与式模式的兴起;第二点,分布式理念的拓展;第三点,智能化体系的形成。

参与式模式的兴起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扶这样一系列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产出和研发几乎同步,融资和生产基本平行,所以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短链的满足差异化竞争、质量化竞争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和现代融资体系。这种参与式的模式在世界上得到了较快、较好的推进和发展,在我们中国也得到了较有效的促进和提升。

分布式理念在中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目前来讲,这种单独的、有系统连结在一起的应用服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第二个是大数据的业务。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大家知道,面向“十三五”,中国将构建国家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运用支撑体系。大数据所代表的这种以相关性思维为主导思维的创新、管理、生产和运营模式,将在全社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和相应的提升。第三个是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包括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还将得到继续巩固和提高。其实,中国许多地区已开始建设智慧城市、无线城市,泛在的网络已经具有典型的、分布式的特点。第四个是能源,特别是新能源的供给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对市场的这种联系,以及联系的渠道和相应的营销组织模式,它是比较具备分布式的生产组织方式特征的。当然,这种分布式的理念,还会和具体的、灵活性比较大的农村地区的居住和生产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智能化的体系,特别是智能化的生产体系,小型化、柔性化和专业化是智能化体系的具象性表现。

中国形成了模式创新的三大基础条件,这三大基础条件现在已经构建完成,并且正在发挥支撑作用,而从三大支撑条件内在的支撑因素来讲,每个因素都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坚强有力的强大支撑。那么,这种坚强有力的强大支撑,必将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期内,继续为中国经济提供良好有序的促进和稳定的发展。

4.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则体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正在经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快速而有序地推进之中。就制度创新改革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央深改组已召开会议18场次,审议通过了各类改革方案和重大文件达92件,涉及经济体制、市场运行、产业组织和产权体系的各项改革正在深入推进。

同时,我国法律体系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也在加速进行。十八大以来,共新制订和修订的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达68件,广大群众关注的《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等,也正在紧张的修订之中。这两部法规的修订,也会使税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没有变”, 表现了中国经济的稳定,表现了我们改革的信心,也表现了党和国家的战略定力这些“不变”表面上是着力于中国,实际上则会对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例如,中国的产业升级,会向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释放新的产能、市场空间和优质投资。又如,对于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来说,中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这些国家转移,能给他们提供世界市场空间,不仅能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需求问题,而且充实和改善了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与结构,并且形成了对这些国家来说非常紧缺的、带有较好技术含量的外部资本的介入和优质的投资。再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将会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未来五年,我们仅仅在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的投资就将超过100万亿元,同时,每年消费市场还高达30万亿元,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和庞大的投资空间,会让国际规则、生产要素和产业链体系在更大的领域内产生效益。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将与世界各国一起分享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将推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四个没有变”用“不变”为波折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支撑和保障。这是我们从“四个没有变”的框架下所谈的“不变”问题。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