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零上访靠什么?(3)

拆迁零上访靠什么?(3)

——城中村改造的衢江新做法

“房票”安置:村民也享“私人定制”

城中村改造如何体现“为民利民惠民”?衢江区大胆提出了“政策最好、服务最好、地段最好、配套最好、规划最好”的理念。按吴江平的说法,在安置上给出最好地段,进行最优规划,确保配套齐全,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村民早日融入城市,共享发展成果。

阳光新屋里小区地处城区中段,西临宾港北路,北靠东迹大道,与绿色产业集聚区只有几里之遥,生活工作都十分方便。小区总占地面积约400亩,共有42幢建筑,可提供1000余套安置房,其中还有一个可容纳12个班的幼儿园,配套设施完善。

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这批保障房,衢江区引入BT模式,引入市场主体,以开发的形式带动城中村改造。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转让)缩写形式,意即“建设—转让”,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通行做法,在国内也是鼓励推行的。“以前建设是找施工单位,现在是找投资方,解决了政府融资难题,同时也可以发挥BT单位在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优势,更好地建设保障安置房”。

另一安置小区龙潭嘉苑位于新城区核心位置,学校、医院、政府以及衢江水系近在咫尺。小区还设立养老医疗用房、卫生服务站、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幼儿园、治安警务室等。尤其龙潭嘉苑小区,面向全国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共有10余家单位开展设计竞赛,村民代表和专家一起全程参与方案评审。

“小区还在主轴两侧建筑底层部分做架空处理,设置居民交流中心,方便邻里之间的交流沟通,这种超前设计目前在全市也是唯一的。”区城改办综合科科长童斌说。政府创造条件,群众也盼早日融入城市生活。“原先房屋老旧,道路破损,住进新房后,楼下有公园,卫生有人搞,进出更方便。”茶埠村村民程林建,工作之余喜欢到新小区里走走看看。

安置,是城中村改造中的另一大难题。传统的安置模式主要有货币安置、产权置换和迁建安置三种模式。这些传统的安置方式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政府提供的安置点,有时不符合被征收户的要求,部分群众因不满安置点位置而拒签拆迁协议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政府征收后面临大量安置房建设、管理等复杂问题,会分散和牵制政府推进房屋征收的精力。再次,完全采用货币补偿安置后,部分被征收户对资金管理不善,出现将拆迁款用于放高利贷甚至赌博等情况,容易出现社会问题。

同时,由于安置后困难群体又重新集中了起来,物业管理、社会管理、文明创建都存在问题,极易形成新的“城中村”,也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源头。而因为安置用地导致大量经营性用地被划拨供地,影响了政府整体出让布局和收入。大量建设安置房,还会对商品房市场形成重大冲击。

综合考虑,衢江区在城中村改造实施之初,创新推出了“房票”安置模式。“房票”是用于房屋被征收人在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购买商品住宅结算的特定票据,被征收人可使用‘房票’购买由房产主管部门监管的商品住宅和市场上的二手房来解决安置住房。“‘房票’安置,让村民也得到了‘私人定制’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意愿,实现安置。”区城改办副主任饶根良说。

衢江区“房票”安置办法一推出,立即受到了被征收户的欢迎。对于被征收户而言,增加了安置渠道,缩短了周转房时间,改善了居住条件,满足了被征收户的个人需求;同时房地产企业增加了商品房销售量,减少了存量房产,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对政府而言,“房票”安置方式满足了被征收户的实际需求,实现了现房安置,赢得了民心,有力助推了城中村整体搬迁改造进度。“房票”安置方式,使百姓、企业、政府三方受益,实现了共赢。

据了解,衢江区前两期城中村改造中选择“房票”安置的有343户,发放“房票”面积共45539.61平方米,实际已支付房款13716万元,占产权置换总面积的50.54%,减少衢江区各房地产近30000平方米的库存量。第三期城中村改造由于选择房票有3%的奖励,选择房票的征收户比例更高,占总安置面积的85%以上。

衢江的检验证明,只要党和政府真正从人民利益出发,各级干部都能认真地实事求是地为人民群众考虑,解决各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