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刘东民:亚投行的发起、运营和挑战(7)

2.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存在的问题

刚才讲的是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以供亚投行来参考。同时,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也面临了很多的挑战,也有不少的教训,值得亚投行来关注。

第一,在治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上存在着西方化约束。所谓的西方化约束就是,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的治理理念和贷款模式是由西方来主导的。这本身是由治理结构决定的,因为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的主要股东都是发达国家。很自然的,这些银行的运作以及对那些借款国的要求更多的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这里并没有什么阴谋论的问题,只是因为不同的立场自然会影响判断。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有开发银行很难理解发展中国家独特的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所希望的采取政策措施,往往缺乏一种包容性的判断。换句话说,这些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自身所持有的发展理念比较刚性,往往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相符,导致最后合作的效果不理想。

第二,现有开发银行的使命越来越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世界银行把减贫作为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但世行给发展中国家发放贷款的时候,发现这个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治理能力不够。它还要拿出一部分钱去推动这个国家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这个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做不好,之所以给这个国家的贷款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是因为这个国家存在着民族冲突。因此,世行要把解决民族冲突的问题作为它的一个业务方向,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去帮助这个国家解决民族融合问题。像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导致很多多边开发机构把目标使命不断放大,要关注政府治理、关注民主化改革、关注民族融合、关注文化多样性。这种使命不断增加的初衷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是希望让多边银行的资金发挥最大效果,但达到的客观效果是很不理想的。首先,资金分散化了,像撒胡椒面一样。更重要的是,它们难以理解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问题其实不是在短期内能解决的,把有限的资金分散到众多领域,最后哪一个目标都没有达到。

第三,官僚主义严重。因为这些银行的内部机构非常繁多,人员臃肿,导致整个业务运行效率非常低。按照世界银行报告评估,世界银行从一个项目的识别到第一笔贷款的落地平均需要28个月。其他区域性开发银行的效率会比世界银行稍微高一点,但也都在一年以上。这就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没有兴趣去向世界银行、向区域性开发银行申请贷款。

3. 亚投行的治理和运营特点

根据《亚投行协定》所披露的信息以及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先生在多个场合做出的表态,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亚投行治理和运营会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开放、精简和灵活。

1)开放

从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说亚投行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多边开发银行。第一个,亚投行发放贷款之后,借款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就要进行项目运作,进行采购。按照亚投行的协定,这个采购面向全球进行,而不是只在亚投行的成员国进行采购。这样就能保证借款国的政府或企业能够采购到最适合自己项目的产品。而像亚洲开发银行就规定采购必须限于成员国。因此,亚投行的全球采购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开放性姿态,能够为贷款国带来实惠。

第二个,在亚投行里面,中国政府不谋求长期拥有一票否决权。实际上,现在中国在亚投行暂时拥有一票否决权,因为中国现在是亚投行的第一大股东。如果按照资金比例来说,中国在亚投行持有的股权是30.34%,比第二大股东到第五大股东的股份之和还要高。按照通常的规律,股权比例高,投票权的比例也会很高。但是,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高姿态,我们实际的投票权要比股权低,我们的股权是30.34%,而投票权是26.06%。按照目前的《亚投行协定》规定,亚投行的重大决策需要3/4以上的投票权才能够获得通过。因此,目前中国所持有的26.06%的股权,使得中国暂时拥有一票否决权。但中国政府现在一直还是欢迎更多的国家加入亚投行,如果有一些发达国家加入进来,中国的股权可能就会被稀释到25%以下,那就意味着中国将来可能不再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就说明我们的政府并不谋求长期拥有一票否决权。然而,美国在世行是长期拥有一票否决权的。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