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施政核心在于全方位改革 (2)

供给侧改革的施政核心在于全方位改革 (2)

摘要:绝大部分经济结构性问题都与财税体制有关,如“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就与财税制度的支持有关。故要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大家对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更偏重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这显然对于全面理解供给侧改革不利,更不利于供给侧改革的实践。

李佐军:供给侧改革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仅仅是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僵尸企业”、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对称那样简单,而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深层次制度矛盾而推进全方位的改革,也就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推进全面改革。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若只是针对产业结构的表层问题而进行一些不痛不痒的调整,那必将耽误真改革的时机,并带来新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正确认识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对于指导实践层面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寻找改革突破口,请问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李佐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可分为针对主体的改革、针对要素的改革和针对结构的改革三类。

首先,针对主体的改革。即针对民众、企业和政府等各种主体的权利进行优化配置,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要重点推进创业就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垄断行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等。

其次,针对要素的改革。包括针对要素投入的改革和针对要素升级的改革。针对要素投入的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环境制度改革等。针对要素升级的改革包括科技制度改革、教育人才制度改革、信息管理制度改革等。

再次,针对结构的改革。即针对解决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收入结构不合理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包括价格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差别福利制度改革、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等。

黄剑辉:从农业来看,中国除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其他省市仍然是小农经济、小块土地。限于土地制度的问题,很难实现现代农业的专业化运作,农产品供给质量相对较低。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如果能够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行“股田制”试点,以农民承包权入股,很快就能释放出生产力。而且,不同的区域引入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例如德国模式、美国模式,江浙一带可以用日韩的农业耕作模式等。

从制造业来看,中国生产的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如果能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把石油等垄断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通过制度优化来扩大供给主体,将会增强市场竞争强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的产品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中国现在并不是没有需求,例如形容中国人的“暴买族”一词去年曾在日本流行,中产阶级具有很强的购买力,关键是缺乏有效的产品供给。

从服务业来看,中国民众普遍面临入托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这些“难”,反映的主要是有效供给的短缺。以北京等大城市为例,此前一直面临打车难的问题,后来有了优步、滴滴等打车软件,一方面引入了专车等新的供给主体,另一方面可以加价进行激励,不仅破解了打车难的问题,而且提升了服务质量。这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同时也可以应用到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从基础设施来看,中国仍有很大空间。以中部的河南、湖北为例。河南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但省会郑州市目前只有一条地铁;湖北武汉是华中第一大城市,但三年前却连一条过江隧道都没有。因此,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前景依然广阔。

李文溥:首先,过去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顺利地由一个低收入国家升级为中等偏上收入的经济体,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逐渐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向发达经济体过渡的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新一轮的升级转换迹象,以住房交通和食品衣着等实物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逐渐转变为服务消费与实物消费并重的消费结构。2014年,中国城镇居民的食品、衣着及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占比约为44.37%,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占比为35.69%,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0.27和0.1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以及其他商品与服务支出占比约为19.94%,比2013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根据发达国家的转型升级经验看,新的需求有可能很快替代高速增长了近二十年的住房交通消费需求,成为未来十到二十年之内,中国经济的主要新增消费需求动力。然而,与居民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升级的趋势相悖的是,投资结构却并未随之发生明显的结构性改变。服务业中,教育、卫生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分别由2004年的3.05%和0.71%降为2013年的1.24%和0.60%,远远落后于房地产业、交通业的投资;文体、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占比2013年也仅为1.12%。

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构相悖使得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同时并存。一方面,1999—2015年,所有工业行业的产品库存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1%,其中与房地产业、交通业息息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6.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3.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2.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7.2%)、家具制造业(15.0%),甚至是一些关联程度不大但相对行业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如食品制造业(13.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4.0%)、农副食品加工业(15.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5.9%)等,均呈现出更高的产品库存年增长率。另一方面,现代服务品,尤其是与过渡阶段居民消费升级方向相关的医疗、教育方面的产品供给却严重不足。2014年,全国中小学在校师生比、每万人拥有医院数和病床数分别为0.066、0.189和36.27,约为1978年的1.67、1.96和3.17倍,同期实际人均GDP的增长却高达19.78倍。中小学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已经成为全国性问题。

其次,以史为鉴,前一个阶段顺利跨越贫困陷阱、实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供给结构的匹配,主要动力来自上世纪90年初,伴随居民消费支出逐渐转向住房、交通支出为主,我国在房地产行业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在交通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较早地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合资经营,极大地释放了住房、汽车等相关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变迁,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使用。

而现阶段,由于教育、医疗等产业长期以事业单位的反市场形式存在,缺乏运用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热衷于用看得见的手进行管制。一方面,由于资源垄断限制供给,使得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又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实现价格管制,减弱价格对垄断行为的制约作用,进一步放大需求,造成更为严重的供需不匹配。因此,可以判断,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这并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再者,要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在调节供给结构方面的作用,下一个阶段必须围绕未来五到十年、十到二十年的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趋势变化,借助于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市场开放等相关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能够满足新消费结构的产品和现代服务供给体系,形成有效供给重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既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和乘法操作,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明晰供给侧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同时,也可避免过剩产能问题的循环出现,使得新形成的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相适应,实现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需求推动新消费、新消费倒逼新产业产生的创造性破坏的良性产业演进过程。

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

中国经济时报:按照2015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是中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将推进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请问将重点推进哪些供给侧改革?

李佐军:第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非国企相比,国企更易形成产能过剩和高库存,更易通过高负债寻求高速发展。故解决产业结构等结构性问题须大力推进国企改革,要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等。

第二,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绝大部分经济结构性问题都与财税体制有关,如“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就与财税制度的支持有关。故要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第三,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很多经济结构性问题也与金融体制有关,如杠杆率高就与金融体制密切相关。故要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

第四,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所以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很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职工下岗难,职工下岗难又与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有直接关系。故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

第五,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经济结构调整阵痛过程中能否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医药卫生体制的保障。故要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六,加快推进涉外领域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要从全球市场综合考虑。为此,要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李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