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文写作的“三重境界”

浅谈公文写作的“三重境界”

核心提示: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我坚信,真正的公文写作绝非花拳绣腿、八股虚言,而是经世致用、可观可感的思想盛宴和智慧结晶。

近日,有幸拜读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康旭平发表于《秘书工作》杂志的《写稿这档事》,连续12篇专栏文章,以素朴的文风和鲜活的事例,娓娓道出党政机关文秘工作者的孤灯清影和笔墨人生,层层阐明作者多年从事公文写作的切肤体会和透彻感悟,读后令人顿生赞佩之心。受其启发,愚以为机关文秘人员亦须历经千锤百炼,穿越“三重境界”,方能在文稿写作过程中踏石留印,淬火成钢。

第一重境界:寻门而入。初学公文写作的过程,犹如求学者初次造访一座书屋,首要之事就是寻找到通往书屋的那扇门。不少刚走上综合文字岗位的秘书,面对领导布置的命题,常常显得一头雾水、一脸茫然。于是,要么拿着前人写的样板文章反复阅读、再三思考,不断揣摩研习构思方法、逻辑关系、写作技巧,并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尝试着下笔;要么虚心讨教同行前辈,独自思忖,细心琢磨,在一遍遍推敲中明晰文稿的主旨和重点,在无数次修改中让面目生涩的文稿渐趋圆润成熟。这是一个艰苦摸索的过程,是一段痛苦成长的时光,磨炼的是意志,塑造的是品格,唯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者才能拨开重重迷雾,找到通往公文写作这座书屋的大门。举例来说,这个阶段很像过去厨师行业里的学徒工,初入行时完全是“门外汉”,只能从最基础的刀功、火候、翻锅、装盘学起,在老师傅的引领下一步步迈入职业厨师之门。

第二重境界:倚门而歌。这一阶段,大多数求学者已迈过了书屋的门槛,来到了屋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资料和前人著述的锦文佳作,并在写下百余篇文章后逐步掌握了公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套路和常用技能技巧,再通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进一步摸透了个中门道,积累了丰富经验,进而达到谙熟于心、挥洒自如、闲庭信步、倚门歌吟的境界。他们已从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的“菜鸟”,成长为具有宽广知识面和深刻洞察力,将理论阐述与实践验证、历史背景与现实写真、党情国情与民心民意、领导意图与受众需求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文字匠人。面对领导布置的命题,他们往往并不急于动手,而是将更多时间花在前期调查研究上,花在数据采集、素材收集和资料分析上,看似悠然自得、不慌不忙,实则运筹帷幄、处心积虑,一旦构思成熟之后,便如下山猛虎、俯冲雄鹰,无需多久即可完成高质量的文稿。恰似当初的幼稚学徒,经过多年术业专攻、千磨万击后,已经成长为技艺娴熟、独挑大梁的主厨,煎炒烹炸样样拿手,厨林争霸屡屡夺魁。

第三重境界:破门而出。求学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后,不再满足于从书屋原有的那扇门进出往返,而是在书屋内大胆凿开一扇新门,继而开启一段奇幻瑰丽、曼妙多姿的新旅程。如果将第一重境界的写手喻为“菜鸟”,第二重境界的写手比作“匠人”,则这一境界的写手可谓之“智库”。他们写稿不再囿于旧传统、老套路,而是立足问题本源,详尽占有第一手资料,慎思笃学、自成一体,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剥茧抽丝、深入浅出,尤擅以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智慧、精辟的解析、博大的情怀感染受众,赢得共鸣。更可贵的是,他们已将写作从冷冰冰的机械任务升华为内心深处的炽烈情怀和责任担当,永葆乐观豁达的心态和学无止境的毅力,甘当强国富民的“马前卒”,将实现自我价值的“小我梦”融汇于致力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把公文写作奉为上可服务领导、下能造福群众、终将推动社稷进步的伟大事业。仍以学厨为例,假如一位历练多年技艺超群的大厨,即使抛开菜谱也能烹制出精致可口绝世无双的美食佳肴,甚至将他人废弃的边角食材点石成金制成稀世名菜,那么,这位厨师距离传说中的“厨神”还远吗?事实上,在巍巍中华文明史上,这样的“医神”“乐圣”“画圣”等不胜枚举,而他们并非都出身于仙家神童,也不是高不可攀。

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我坚信,真正的公文写作绝非花拳绣腿、八股虚言,而是经世致用、可观可感的思想盛宴和智慧结晶。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