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逊: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2)

摘要:《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也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乃至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著作。《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堪称立身处世的道德典范。它所提倡的正心修身的为人之道、以和为贵的处世良方,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笃行的处事准则。在本期报告中,钱逊教授从“治事、治人、治己”三个层面对《论语》作了详尽的梳理与讲解,指出修身为本是《论语》的核心精神。另外,钱教授对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做了细致阐述,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行路径。整部报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十分精彩,敬请收看!

以上讲了“正”的第一个方面,接下来“正”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正”人,就是使人自觉地走上正道。正如这段话里面讲的,“有耻且格”,一个人有知耻之心,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觉地走上正道,从而维持社会关系的正常化。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关键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规范,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这就要“正人”。而“正人”有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论语》里面提出来的,“正人先正己”。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说给国君听的,“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官执政的人尚且不正,如何能去正别人呢? 

下面这段话,我认为很有意义。季康子不是国君,但他是鲁国的实际当权者。他问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把这个坏人都杀掉来成全这个好人怎么样?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特别是后面这一段“子欲善而民善矣。”也就是说,当权的人只要想要善,就会朝着善的方向走,老百姓自然也就善了。然后孙子用了一个比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指当权者,小人指老百姓,当权者的道德就像是风,小人的道德好比是草。风一吹到草上,“草上风必偃”,东风吹过来,草就往西倒,西风吹过来草就往东倒。也就是说,社会风气决定于当权者的道德。这就是我要讲的“正人要先正己”。社会风气不好,责任不在老百姓,根源在领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对当今社会也很有现实意义。 

现在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孔子治国的思想,“为政之本在正名,正名之本在正人,正人之本在正己。”我认为这就是“政者正也”的大体内容。为了达到“正”的目标,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也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比较了两种不同的治国方法;其二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一个是不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就是用刑政、惩罚的办法来治理,关于第一个办法,孔子的评价是“民免而无耻”。规定了什么不该做,做了就严刑重罚,老百姓就可以免予犯罪,但是百姓无耻,没有了知耻之心,老百姓之所以不干坏事是因为害怕,而不是因为他认为干坏事不对,没有羞耻心,而只是因为怕受刑罚才收敛、老实。另外一个方法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是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种方法好在哪里?孔子说“有耻且格”。老百姓可以有知耻之心,还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可耻的,那么他们就会很自觉地走上正道了。这里孔子实际上是在提倡荣辱观,有一个荣辱观,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他们就会自觉地对自己进行约束。所以“免而无耻,有耻且格。”这八个字就是孔子对两种不同治国方法的比较。这是这段话里面的一个内容。另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这句话的后半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实际上就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概括表述。孔子的“为政以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德,另一个是礼。我们现在有的人认为,孔子在讲这个道理时主要以道德为基础,这话不错,但是没有讲到礼。实际上,孔子讲的“为政以德”是德和礼两者的结合。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说到。 

孔子的“政者正也,为政以德。”很值得我们注意,这反映了一种很重要的治国理念。比如说,孔子认为社会安定、政权巩固的基础在人不在物。下面这一段话,说的是子贡问政,问的是治国办法,孔子提了三条“足食、足兵、民信”。子贡说,如果这三条做不到,要去掉一条,先去掉哪一条?孔子说先去兵。武装可以先不要,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三者都要,实在只能有两条就先去兵。如果还不行,要再去一条,去什么?孔子说去食。就是经济的问题,也可以放弃,但老百姓的信任这条是最重要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果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那就全完了。这就是说,一个政权的巩固,最重要的基础不在于武装,不在于经济,而在于老百姓的信任。我们如果看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的话,情形确实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国家的武装并不是不强,经济也还算可以,但是一旦失去民心了,一夜之间整个国家就会垮掉。这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要巩固、社会要安定最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物。第二点,治国的实质是什么?这也有各种各样的理论。有人认为治国就需要管制,制订一套法律把人管起来,孔子对政权怎么理解?“政者正也”不是去管人,更不是去镇压,而是如何使社会人心能够正,使社会秩序能够正。那么相应的,既然是正,治国的手段就不是要靠强制,而是要靠道德教化。通俗来讲。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部分强力部门,比如军队、法院、警察等等。当然现在这些部门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特别是从孔子思想来讲这不是主要的。从这几点都可以看出来,孔子是立足于人的完善,以人的完善作为基础来考虑治国的问题。所以说孔子确实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谈治国的问题,周游列国时也讲了很多,但他中心的问题,是着眼于如何能够正人。 

说到这一点,我认为孔子的思想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也有它的片面性,下面这两段话就比较集中反映了它的片面性,也可以说是比较理想化。孔子认为国家如他主张的那样进行以后,就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如“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如果有一百年的时间为实施他的主张,社会就可以没有任何残暴的行为或者是互相杀戮。下面讲的“听讼,吾犹人也。”断一个案子,我跟别人也一样,“必也使无讼乎”,孔子的理想是让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诉讼的事情发生。当然这些是比较理想化的政治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 

接下来再看教育方面。教育思想当然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论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你为什么你不去当官治国呢?孔子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他引用了《尚书》上的两句话,这里讲到效绩了,“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他的意思是,“我现在搞这个教育,就是提倡和宣传这些道理。那么通过教育让人们接受了这些道理,它就会影响到政治上的事情,可以影响到执政的人,可以影响到执政者的执政行为。”孔子说的这个就是为政。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孔子思想里面的“教育”和“为政”是紧密联系的。因为为政者治国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要正人,首先是当权者要正,正人要让当权者能够懂得这些做人治国的道理。而这些都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所以孔子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治国的贤才,在他的观念里,教育本身是治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或职能。 

从教育方面来看,孔子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治国贤才”。这里引了两段话,“一段是孔子自己讲的,一段是他的弟子子夏讲的”,都在《论语》里面。前面这一段话,年纪大一点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在五六十年代,这些话是被当作反面的东西来进行批判的,特别是在学校,因为我们当时提出的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段话主要意思是,樊迟找孔子说我想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你如果学种庄稼,就去找那个老农民去。樊迟又说我想学种菜,孔子说种菜我不如那个老菜农,你别找我,你去找他去。孔子轻视生产知识,所以当时那个年代认为这个教育思想要不得,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是针锋相对的,所以认为传统的孔子教育思想不行,当时这个是作为反面教材来进行批判的。但是我们今天来看,这话其实没有错,为什么没错呢?我们想一想,在那个个体农业经济的条件下,种地、种菜这些生产知识是不需要学校来教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学的呢?它是儿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下地,手把手的教会的。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手工业如刺绣、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等等,传授过程也不是靠学校,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有一句话叫“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手工业就是在它的作坊里面完成的,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教,所以当时的教育根本就没有传授生知识的任务,社会也没有这个要求。那么教育是解决什么问题?教育就孔子所说的培养治国的贤才。他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里就教你礼、义、信。你懂得了这些东西你可以治国了,老百姓就可以拥护你了,社会就可以走上正道了。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客观要求。那么子夏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是学生产知识,而是“学以治其道。”学做人的道理和治国的道理。其实今天来看,这一点反应了教育的最重要本质,就是正人。使得人能够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能够懂得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的最根本的使命和任务,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一点。至于生产知识的问题,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科学应用到生产上,生产应用到了机器以后,情况就发生变化了。要制造机器需要有科学知识,工人要操作也需要科学知识,那么科技越发达,一个普通劳动者对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程度的要求也越高,继而这个在教育中,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就越来越重要。现在教育里的这部分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不能用研究的观点去评判2000多年以前孔子的思想。孔子教育思想和治国的思想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总的来说,无论是讲治国还是讲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最核心的问题是落实在做人上面。既然说一切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人,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当然也就成为孔子《论语》思想里面的中心内容。对此,孔子提出了做人的一个标准——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