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辩证网络安全观

构建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辩证网络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描绘了中国在复杂开放环境下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的大战略布局,清晰指出了一个总体目标、三大战略任务以及两项工作抓手。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相关研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讲话在网络安全观的问题上厘清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推进网信大战略,为建设网络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网信事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组成部分

第一,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了网络安全的“大”“小”之争,确立了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辩证网络安全观。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如何认识和理解网络安全,始终存在“大”“小”之争。由于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属性,所以一部分对网络安全的认识,聚焦于网络安全技术本身,强调从网络安全专业技术标准、参数等出发,判断、衡量和认识网络安全,甚至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形成了“为网络安全而网络安全”的“小”网络安全观。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忽视了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是过于关注技术标准意义上的网络安全而忽视了从宏观战略高度来理解中国总体国家利益究竟需要怎样的网络安全。总书记这次明确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服从和服务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要求网络安全必须是跳出专业技术的“大”网络安全,站在中国整体实力成长和发展的高度,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需要怎样的网络安全。

中国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事业,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组成部分。总书记明确指出,是否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要抓住信息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基于总书记对“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阐释,我们必须在开放的复杂环境中,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关工作,形成辩证的网络安全观。

将资源投到提升网络安全的正确方向上去

第二,总书记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深刻阐明了网络安全的主要特点,有助于避免在网络安全上陷入寻找“银弹”和“永动机”的战略困境。总书记概括了网络安全的本质特征,指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自进入全球网络空间以来,中国始终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如何实现网络安全,以何种标准设定网络安全的目标,寻求哪种实现网络安全的路径以及技术解决方案,始终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整体看,存在两种常见的误区,一种观点认为,既然中国整体处于相对弱势位置,首要的是实现高速度的发展,对网络安全不应有过高的要求,甚至将网络安全领域的投入视作为纯粹的成本;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必须追求绝对的网络安全,为了实现绝对的安全,必要时可以暂时牺牲乃至不要发展的速度,可以关起门来找到彻底的解决网络安全的神奇方案,即“银弹”,可以通过研发某种一劳永逸解决所有已知和未知网络安全的技术解决方案,即网络安全领域的“永动机”。

在总书记讲话的基础上厘清观念,统一认识,可以说,应该能够终结某些无谓的争论,回到符合信息技术内生规律以及时代特征的正确轨道上来,将最宝贵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真正全面提升中国网络安全国家能力的正确方向上去。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