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辩证网络安全观(2)

构建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辩证网络安全观(2)

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领域的“航母打击群”

第三,总书记的讲话标志着中国网络安全的能力建设,超越“兵来将挡”的冷兵器时代,进入“体系对抗,开放博弈”的全新时期。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现代国家的安全战略博弈,是体系对体系的对抗。一段时间内,有人将网络安全视为若干具有超凡技术能力的天才黑客之间的对抗游戏,虽然用的键盘鼠标,但骨子里走的还是冷兵器时代武将“单挑”的安全博弈思路。即使面对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被披露出来的系统的国家级进攻性网络安全战略能力,仍然坚持将其简单化、碎片化、单点化的理解为若干片段的机械组合,片面强调“预置后门”等问题在整体性的国家安全战略博弈中的地位,进而以此为依据,兜售“一贴灵”的所谓终极解决方案;要么将对手实力体系中的最强点当成是整个体系的强度,进而产生“自己吓唬自己,并最终自己吓死自己”的效果,不敢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博弈。

根据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中国在网络安全领域需要建设完善的“航母打击群”,能够融合军、民,将具有必要技术能力和专长的企业、个人有效统合,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真正在网络安全建设上实现国家级、整体性的资源统和与协调,以适应开放环境下就网络安全展开战略博弈的国家需求。

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核心利益有三大任务

第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天候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的机制、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这是三个直接指向国家网络安全核心利益所在的任务目标,也应该成为努力的方向。

———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已经在全球变成一种现实。无论是对伊朗核设施的“震网”攻击,还是对德国炼钢厂的攻击,亦或是对乌克兰电网的攻击,都显示了网络武器,即能够对关键基础设施构成物理毁伤的逻辑代码,已经走向了现实运用。美国在2013年解密的联合作战条令JP3-12(R)中,明确将干扰、瘫痪、毁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网络攻击性行动的主要目标。回应这种威胁,必须成为中国网络安全战略以及网信大战略的首要任务。

———建设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的能力与机制,就是建设完善中国网络安全的中枢神经节点。一是要在技术方面缩小差距,构建具备网络威胁态势感知能力,还要对实现“弯道超车”的技术路线有相应的研发;二是要体制机制上实现有效整合,强化国家级网络安全战略协调枢纽的功能与作用,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要进一步明确并强化网信办的协调功能,并辅之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中心作为能力支撑,形成一个统一感知安全态势,整合威胁情报,分发相应任务的核心枢纽。在建设完善相关机制的过程中,应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以及吸取其教训,充分发挥中国的后发优势。

———增强国家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就是建设完善中国的网络安全战略能力体系。这里的安全防御,包括企业级防御、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关键基础设施的防御和整体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防御。如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不能简单地将网络安全视为中央政府部分职能部门的工作,不能将网络安全视为纯粹的国家任务,必须整合所有的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建设符合网络时代规律,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一份完整的战略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复杂开放环境下辩证网络安全观的历史任务,吹响了网信事业的冲锋号和集合号。树立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辩证网络安全观,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认同,提升和强化为国家网信大战略服务的专业能力,是我们这个大时代网信人的共同使命和荣耀。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