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

拆弹专家

记者手记

摘要:红线还是蓝线?对于每一次选择,都是生死考验。“整个处置过程不超过10分钟,但对我来说,就像一辈子一样!”做完排爆检测后,毛建东松了一口气,他说:“对我个人来说,我战胜的不只是一个炸弹装置,而是“自己”。

1990年6月份,正直炎夏,毛建东第一次去现场执行任务,在武昌区徐家棚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工程队挖出了满满一排二战日本留下的炸弹,毛建东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准备收工时,又发现下面竟然还有一排炸弹,突然一位队友在搬运炸弹中不慎滑倒,连人带炸弹重重砸在地上,吓得毛建东他们冷汗一下子都冒出来,万幸的是炸弹并没有爆炸。收工后,毛建东数了数,整整63枚炸弹。毛建东每每回想起第一次排爆时还是心有余悸的。但他从未把“怕”字说出口。

2000年11月26日,江岸区上岛咖啡屋内发现可疑物体。毛建东与队友一起到达现场。经过X光机和警犬鉴定,可疑物体是一枚自制炸弹。战友杜宏江准备上前,毛建东拦住了他,换上排爆服,小心靠近炸弹,查看连接导线,缓缓伸出右手。“轰”一声巨响,毛建东的右手被炸飞,倒在了血泊中。

没有了右手,他还有左手。既然选择了,他就不会轻言放弃。

红线还是蓝线?对于每一次选择,都是生死考验。“整个处置过程不超过10分钟,但对我来说,就像一辈子一样!”做完排爆检测后,毛建东松了一口气,他说:“对我个人来说,我战胜的不只是一个炸弹装置,而是“自己”。

“不能保护好自己,怎样保护大家的安全。”毛建平越发认识到科学对排爆手的重要性。毛建东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收集国内外典型爆炸案例1000多个,记下心得笔记20多万字,掌握了“遥控炸弹”、“汽车炸弹”、“邮件炸弹”等高智能爆炸装置的检测和排除方法,成为“中国防爆安检专家联谊会”成员、湖北省“反恐协调小组”专家组成员,受公安部委托,为全国培训防爆安检专业人才。“不管做什么,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26年夜以继日的辛苦工作,毛建东依旧坚持着这句话,在他看来,这句话似乎是一种肢体语言,只是在等待着时间的发酵。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