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彪:《宋史》与宋代文明(5)

摘要:在中国人心目当中,宋代可能没有汉唐那样的恢弘气度,也没有开疆拓土的大功业,“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然而宋朝的文明程度却是很高的。如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所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所以宋朝政府对土地的管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管理,是通过市场来调节的,政府对土地的干预不像前代或者后代那么严重。不管是唐以前,还是元朝以后,政府对土地的干预程度是很高的。明朝的时候,土地有一部分是私有的,有一部分是国有的,比方说明朝卫所的土地。明朝的军队占有很多土地,这些土地不是个人的,而是国家的,而不是像宋朝,宋朝基本上是私有化的。在两宋的时候,土地私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政府要强行征购农民的土地基本上不可能。在北宋末和南宋末也有一次,当时国家财政吃紧,因为打仗,没钱了。没钱了怎么办?就是所谓的扩田。但是宋朝的扩田跟别的朝代不一样,它不是强制的征收,而是政府出钱购买。这跟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一样,你可以到资本主义国家去看,资本主义国家保护私有土地或者私有财产,相当于是天赋的财产权。只要这个地方是我的,就是总统来了,皇帝来了,你想要我也不会给你,只要我不同意你是不能拿走的。宋朝虽然达不到这样一种程度,但是它的私有化程度的确非常高。

二是“不抑兼并在中国历史上,土地兼并是每个朝代都会发生的事情,“穷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这种词汇、这种语句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多,充斥史书。而宋朝为什么不抑兼并呢?实际上它是通过市场来调节,而且土地跟税收是连接起来的,土地越多,要交的税就越多,政府的收入也就越多。而且宋朝皇帝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土地拥有者是在为国守财。他认为你拥有那么多的土地,是在为国家守护财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基调就定下来了,就是所有的地权可以自由转移。

土地转移频繁,尤其是一部分人占有大量的土地以后,对社会是有坏处的,坏处在哪?掌握大量土地的这些人要么有钱,要么有势,比方说宋朝就有很多官员买了很多土地,买了很多土地以后通过各种手段避税。那么实际就是土地集中以后,这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包括像现在美国的农场主,他们拥有的土地面积很大,一家人动不动就上千亩甚至几千亩地。当然,人家工业化程度高,可以这么集中。但是在农业社会,土地这么集中是会出问题的。一是国家的财政会相应地减少。另外,一些人拥有的土地过多,其他人占有的土地就少了。其他人占有土地少了以后,有些农民一点地都没有会变得贫穷,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宋朝的土地私有,频繁的转移是有利有弊的。你到美国或者日本的大农场去看,他就一家一户,平时不雇人的,就是播种或者收获的时候雇一些临时工,你干一个月走人,这个月我可以给你高工资,所以我一年只雇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工人。虽然这两个月的工资很高,但是他不雇长工,因为都机械化了,而中国古代社会跟现代社会是没法比的。为什么?因为原来是一家一户的手工劳动,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也就是说土地的转移程度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包括现代社会也因为土地问题,出了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矛盾。

宋朝的土地买卖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在买卖的过程当中政府是要控制的。政府怎么控制呢?土地双方之间的契约是政府统一印发的,契约是一个很规范的文本。比方说宋慈的《洗冤集录》,在判案的时候有一个表格,这个表格写得很细,土地买卖的契约也一样写得很细,相当于一个模子,就按照这个模子填,必须每一项都要填清楚,而且要向国家交税。土地买卖的税率叫牙契税,牙契税税率很高,北宋的时候大概是4%-6%,南宋的时候是10%,也就是说你卖一百块钱要交十块钱的税。交了这个税两个月之内必须到官府去办过户手续,如果不办就视为无效。因为官方办理收的税过高,宋朝民间很多人就想办法规避这10%的税。怎么规避呢?找保人,私下约定。我前一段时间还看见一批宋朝的民间地契,没有盖官印,全部是民间私下的约定。

怎么约定呢?就是说我把地卖给某人,把土地方圆写清楚,北边到哪儿,南边到哪儿,哪儿有条河沟,都写得清清楚楚。它就是找几个中间人,两家就把土地过户了。那么将来交税怎么办?它涉及到你给国家交税的问题,你不到政府去过户,税由谁来交?他们都有约定,我卖给你了以后,这个税就是你交。我看见这批文书以后才发现,官印的契约在民间尤其是基层社会,基本上不用。他们采取的就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这一套办法来进行土地交易。

宋朝的土地买卖导致容易出现土地大户,同时国家的税收也是根据土地转移以后的状况来确定的。另外,两宋时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在农村的地主转而从事商业,农村土地可能就不种了,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农村人到了城市以后土地就不种了。那么,这种情况也要进行土地买卖。这一点跟别的朝代不同,在中国古代,许多人往往同时拥有地主和商人两种身份,当然国外也是这样。

这就是宋朝的土地政策,应该说运转得还是比较良好的。土地私有化程度越高,农民或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所以宋朝人认为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太甜蜜了,你让他出去打仗,他是不去的。你要让他去跟辽人、契丹人、女真人打仗,他不去的。所以宋朝一打起仗来,拖家带口地跑,因为他日子过得很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