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学术生命力的 《共产党宣言》(2)

充满学术生命力的 《共产党宣言》(2)

摘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基本判断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给人认识问题的起点和分析问题的启示。

《宣言》是关于全球化的里程碑式文献。这点得到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宣言》在第一部分生动地描绘了全球化的发展过程,航海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大工业的建立,生产力的解放,资产阶级的发展,现代上层建筑的形成,分析了资本与民族国家这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基本矛盾,资本全球化产生的社会政治文化后果。“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使农村屈服于城市,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从而形成了现代世界的基本格局。在世界市场上,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由于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些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全球化进程中不平等关系的存在等非常有启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强调不能将经典当作教条,而应该当作新认识、新判断的起点,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恩格斯曾经说,“《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他实际上在提醒我们经典著作的时代新和历史性。马克思曾经说:“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

阅读经典能使我们亲身感受到思想巨人的思想温度和思考的力量。由于长期的宣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大多耳熟能详。但是,我们离原典的距离越来越远。重新阅读经典原著,尽管体系宏大,语言艰深,甚至晦涩,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或者查阅些参考文献,就可以使我们慢慢进入经典原著的语境之中,置身于经典作家写作的时代场合和知识体系中,由远远仰视变为当面的对话,深切感受到他们科学思维的方式,对人类和无产阶级的深切关怀。在《宣言》中,除了这些外,我们还看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那个变革时代的敏锐认识和把握。而那个时代离我们才不过100多年。尽管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但依然是现代的延续,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作为社会政治理论依然充满力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