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很多,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一张餐巾,如果你把它放在眼前,你会发现它就是天,它把你的眼睛都遮住了,你什么都看不到。可是,你把它拿开5米的时候,发现它是一张纸;把它拿开20米的时候,发现是小纸片;拿开100米时,它就是一个点。我们一般干事有一个什么特点?什么事在眼前的时候不容易看清楚,当你有战略、有智慧地把它放到一定距离远观的时候才容易把它看清楚。我打这个比方是说,如果你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一篇就想搞清楚到底讲什么,就好比说把一张纸放到自己眼前,不大好整体上把握。我们要在总体上和战略上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逻辑。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一个总目标,就是说习近平总书记想做什么?中国共产党想做什么?我们党的这一代领导人想做什么?这个愿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有深刻的含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这两个字不是每个民族都配的。你们打开世界历史,有文字以来,有7千多年了。有文字还不算,有了人类文明的记载有5千多年。这五六千年以来,在地球上做老大、最富庶、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中国一直是遥遥领先的,做“老大”的时间最长。在17世纪以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发明有300多项,中国就占60%以上。只是近代以来,尤其是满清入关后搞个闭关锁国,不懂得向别人学习,文字狱不让人说话,搞得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开始萎缩。这是非常恶劣的国策,就种下一个落后的因,鸦片战争落后挨打时,它的果就显示出来了。但是不论我们怎么落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已种下了一个大果的因,我们再落后也觉得自己是大中华。如果我们不是曾经在世界舞台上那么辉煌过的民族,我们没有资格谈复兴,因为从来都没兴过你复什么兴?所以,只有像中国这样伟大的民族,曾在世界舞台上演绎过那么重要的角色,发挥过那么重大的影响,只是在某一阶段因为不当的国策落后之后,才有资格谈复兴
中国梦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现在我们国家有一个什么风气呢?我们在座的诸位,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一谈爱国就容易抵触,仿佛这是个假大空的口号。如果说爱国主义是个假大空的口号,这是非常幼稚的。为什么习近平说民族的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我想告诉大家,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好。“国泰民安”什么意思?国泰才民安。“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如果鸟巢倾覆了,所有的鸟蛋也都碎了,如果我们的国家被人看不起了,哪一个人都别想过好。咱们出去吃个饭,聊个天,每天晚上11点、12点走的时候也不用东张西望,也不用担心有生命危险。你过惯了这样安宁的生活,你背后不曾想到,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富庶,这种事情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这是1938年,1939年的北京,你们在干嘛?如果是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北京,那男同志要么随时准备上战场,要么就是四处流亡;女同志的命运那都不好说了。所以说,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集中体现了整体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国家好了,民族好了,我们每一个人才好。这个要非常清楚,不要以为一谈国家都假大空,错了——国家好了,民族好了,个人才好,这一条非常清楚。有一个企业老总,15岁考上清华大学,后来移民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17年后从海外回来了。我说,你为什么回来?他说,他呆了17年,深切地体会到,在人家那里生活,总是在人家眼里有意无意地你就是个劣等公民,人家不和你玩。后来到中年了,回来创业,他觉得在这个土地上活得最充实。后来我就问他,我说你在海外呆了17年,我现在要问你,国家的繁荣富庶重要不重要?他就显得特别有感慨,他说如果这个国家没有尊严,你到哪里都没有尊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集中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整体利益,要认识清楚,每一个人都想着为国家好。社会好,民族好,我们才好。所以大家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的时候,不要觉得哪一句话很简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