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郭继承 两学一做:总体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逻辑(4)

绿色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什么叫开放?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遥遥领先的,为什么今天落后了?在最关键的时候闭关锁国了,封闭了向世界开放的大门。在此之前,我们中华民族是特别愿意向外开放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开放的大门永远不要关上。历史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你想封闭国门也做不到。这就是中国这一代人的认识。我们改革开放这30年经济发展那么快,其中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就是开放。我们积极地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受益者。现在,世界上真正保守的、搞市场保护的,你觉得是中国还是欧美?所以,当我们敞开胸怀敢于和欧美的这些市场竞争的时候,他们其实对中国市场的力量是有一点怕的。这体现了开放的力量——你真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国家快速发展以后,就能掌握主动权。

什么叫共享?国家发展了,不能上海人深圳人过得好,甘肃的父老乡亲连饭都吃不上,得了病也没人治,孩子上不起学——那不行。发展是为了谁?任何一个地方的中国人都要过得好,这叫共享。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就让地方政府立军令状,全面消除贫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关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方面的一个思想,就是怎么认识新常态,怎么引领新常态。

2.重视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文化。为什么重视文化呢?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社会中虚荣和攀比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雷锋同志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是什么官,但他是中华民族之魂,他受到人们的尊重。现在,很多小孩一分钱不赚,通过虚荣和攀比来证明在同学面前的优势。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普遍,但是一定要警惕。如果一个民族浅薄到这个程度,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人一定要有金钱和权力之外更高的追求。

孔子的伟大就在于,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就看到了人心的极端重要性——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心都堕落了,那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周恩来如果为了金钱和权力活着,也不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文化建设是重视什么?一个民族不可有虚荣和攀比的风气,更不可把金钱和权力当作人生的唯一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有希望。这话是很深刻的。一个民族一定要超越物质利益的精神追求,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才有希望。

提高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什么叫文化软实力?撒切尔夫人曾经说,你根本都不用担心中国,一个只生产电视机和打火机的民族是不值得惧怕的。中华民族想获得人家的尊重,除了经济富裕、军事强大以外,还要有自己的灵魂——在全世界的发展问题上,中华民族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理念,以自己的价值观引领整个人类的文明向前走?朱熹《读书有感》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民族的源头活水就是文化。文化有那么重要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为什么没有亡国?马本斋领导回民支队在河北献县、山东聊城附近抗击日军时,日本把他老母亲给抓了,逼她劝马本斋投降。但这个农村的老妈妈绝食而死,永不投降。这就是孔子和孟子文化传下来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所以文化非常重要,一个有气节、有骨气的民族,有困难也不怕。所以,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