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2)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2)

在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让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讲,培育和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之策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在不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深化国有垄断行业改革,毫不动摇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一方面,在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同时,要深化国有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严格规范和控制这些行业的工资福利,缩小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努力形成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使更多的中等收入者从非公经济发展中产生。 

深化初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生产要素报酬和劳动者报酬的“双重”保障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切实依法维护生产要素所有者以要素贡献而获取的报酬权利以及依此而形成的合法财产权,加快形成“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深化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推动各种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初次分配机制。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劳动报酬协商机制的建立,促进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与企业利润和企业家收入增长相协调。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再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加大再分配调节的力度,是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途径。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处罚措施,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征收范围。尽快研究和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税收征缴方案,切实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的实际税收负担。逐步完善房产保有、交易等环节税收制度,细化住房交易差别化税收机制,使中等收入者真正能够“有恒产者有恒心”。

深化教育综合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人力资本是指投资于劳动者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能显著带来未来收益的资本。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极大地带动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培养机制。逐步放宽对高等教育、社会办学、私人办学的准入限制,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各类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

深化产权保护制度改革,增强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感。“无恒产者无恒心”,中等收入群体最关心的是辛苦投资和积累的财产或产权能否保值增值和完整安全,能否确保不会被各种人为因素“强制剥夺”。因此,加快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此外,还需加大对资本市场体系的改革力度,让人民群众的财产能够有可靠的投资渠道和获得稳定的预期收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