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 长征中冒着生命危险试吃野菜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领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勒紧裤带过苦日子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朱德在中南海里挖野菜度日却鲜为人知。
朱德的家庭在中南海是出了名的特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成员除了朱德的一儿一女与他们的10个孩子,还有10个朱德兄弟姐妹的孩子。朱德当年在四川老家能完成私塾教育考取秀才,全靠兄弟姐妹整日辛苦劳动,缩衣节食供奉的。新中国成立后,朱德知恩图报,不忘兄弟姐妹慷慨相助,于是决定从各家接一个孩子到北京读书,所有生活学习费用由朱德负担。朱德1956年授元帅军衔后,从没拿过元帅军衔的工资。一直拿的行政级别的一级工资,有400多元,这已是中国行政工作人员最高的薪水标准了。如果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平,这笔不能算少的钱,朱德是可以生活得很好。可他要用这些钱抚养一大群孩子。所以,朱德和康克清手头从没有宽裕过,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一到周末,10多个半大不小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从各自的学校回到中南海的家中,人最多的时候要开三桌饭,床铺上睡不下这么多人,就在客厅的地毯上打地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革”初期,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最紧缺的不是钱而是粮。口粮不够吃一直困扰着这个特殊的家庭。
一天,秘书告诉康克清,一个季度粮食超了50多斤。当时朱德和康克清粮油和普通百姓一样,都是定量的。特别在困难时期,粮吃超了,连买议价粮的地方都没有。工作人员和朱德商量,是不是从有关单位把粮食补上,朱德一听坚决不同意,说自己想办法补上这个漏洞。
那么朱德想的什么办法呢?挖野菜。每天清晨朱德利用散步时间,在中南海挖野菜,并指导厨师做了“菜糊糊”。康克清又买回红薯。一开始,孩子们都不肯吃这种苦涩的野菜。朱德就带头吃,他边吃边讲野菜如何有营养,长征路上能有这样的野菜充饥,好比吃上了山珍海味,现在过上好日子,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子。并且规定饭桌上的人都要吃。慢慢地,孩子们适应了野菜与红薯的饭菜。
朱德就是用野菜和红薯补充主食的办法,硬是一斤一斤地补回了亏空的50多斤粮食。
长征中,对于布满死亡陷阱的大草地,朱德比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体会更为深刻。他为争取红四方面军不脱离党中央领导,一直跟随红四方面军三爬雪山三过草地,多走了一万多里,终于在主力红军抵达陕北一年后,他带领着红二、四方面军抵达陕北,与中央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经过松潘大草地大概需要七八天,每个红军带的干粮很有限,三天就快吃完了,为保证活着走出草地,上级下达命令,要减少吃干粮的数量,规定每人每天只准二三两。跟随朱德总司令的警卫们商量,决定尽量少吃干粮,留下一些干粮给朱总司令吃。实在太饿,就找野菜充饥。朱德很快就发现警卫员们这个举动。他对警卫员说:“小鬼,你们肚子空空的,而我的肚子饱饱的,那太不公平了。你们年轻人肚子饿得快,还是留着你们自己慢慢吃吧,还有好几天才能到的。”警卫员有些不忍:“总司令,让你挨饿我们心里不好受啊。”朱老总说:“让你们挨饿我心里就好受了?”
干粮吃完了,部队就开始吃野草。刚开始吃野菜也有很大风险,一不小心就会把有毒的野菜挖回来吃,结果不少战士中毒,上吐下泻,有的把命都搭进去。朱德知道后说:“不能让同志们什么草都吃,你们先把找来的草拿给我,我先尝尝,如果没有问题,你们再拿个草样子发下去,就不会出问题了。”警卫员哪里肯让总司令冒这样的风险?要自己先尝野菜。朱德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自己小时候在老家经常挖野菜吃,多少比他们有经验。于是让警卫员把采回的十几样草样全部拿来。朱德根据经验挑了四五种,让煮了给他先尝。大家紧张地看着朱老总吃下野菜,一个晚上警卫员谁也不敢睡觉,生怕朱老总有什么闪失。好容易熬到清晨,朱老总起来,笑着对警卫员说:“小鬼,发个通知,告诉大家这几样草可以吃。”警卫员们感动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大家立刻拿着草样,向后面的部队传递——这可是朱老总冒着生命危险挑选出来的“救命粮”啊!
很多年以后,朱德对长征有过这样轻松愉快的回忆:当过草地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极困难的了,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黄的花,都很好看……康克清甚至形容他们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这对革命夫妻在那么艰苦的战斗岁月里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居然还有闲情逸致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致,这是今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