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从12个方面,分别规定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皖江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和模范事迹,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元素。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国家的价值目标层面看,皖江区域出现了许多致力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代表人物,此举四例:
1、为祖国富强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邓稼先。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邓稼先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工作在中国核武器制造的第一线,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作为两弹元勋,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上世纪初,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冲击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观念及其他腐朽观念,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在此基础上与李大钊、毛泽东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曾任中共中央五届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乔年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壮烈牺牲。 2009年9月,陈延年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3、影响清代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派。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四祖”的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与桐城派有关的弟子遍及19个省约1000余人,作品2000余种。戴名世因为《南山集》文字狱而被杀,毛泽东在评论有关历史时曾称赞他“不亦伟乎”。
4、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社会和谐的赵朴初。赵朴初是中国佛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还是杰出的书法家。解放前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国后致力于把佛教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为中国的宗教、民族事业,社会的稳定,以及亚洲与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