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吴德贵: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努力提升区域人才竞争能力——新时期人才工作新思考(2)

(一)要充分认识、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意义

第一,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人才思想的重大创新。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地位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标志、两次飞跃。

三个标志:标志着人才发展在我国整体发展战略体系中地位的跃升;标志着我国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开始新的转型;标志着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两次飞跃:由滞后到同步,再由同步到优先。这是我们党对人才问题认识的两次重大飞跃,第二次飞跃更具战略意义、深远意义。

从1949年建国至今的60多年间,中国的人才问题大致经历过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滞后阶段。人才的发展滞后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阶段,同步阶段。第三个阶段,优先阶段。从时段上说大致是50年滞后、10年同步、6年优先。

50年滞后,是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2000年。这50年,我们是“见物不见人”,大量的投资都投资于物,对人的投资是严重不足的,所以人才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10年同步,是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中国的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同频共振的阶段,其重要标志是200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计划纲要》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第12章)部署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一章对于我国的人才发展如何进行、如何推进,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第一次把人才发展写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十五”计划实施期间,实现了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时谋划、统筹安排。

6年优先,始于2010年。在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发展进入到优先发展阶段。

第二,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发挥人才作为支撑科学发展第一要素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越来越重要,人才的作用越发凸显。在三种经济下显示出三种特征。三种经济指的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农业经济是土地与劳动力结合的经济,其核心资源是土地;工业经济是资本与设备结合的经济,其核心资源是资本;知识经济是人才与知识结合的经济,其核心资源是人才。

第三,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必须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7%到8%左右,但是同期的电力、石油、铝、铜、钢材等能源、动力和原材料的消耗远远高出世界同期消耗比例。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到2020年,人均GDP将比2000年增长4倍,到2030年增长10倍,各项消耗也将相应地扩大4到10倍。到那个时候,全球的资源都不足以支持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向人才资源、向科学技术要效益。

 第四,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开发的重大突破。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分别是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从宏观上来讲,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人才的投入显得还是不足。这些问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都是不相适应的。

(二)要深刻理解提出人才优先的现实基础

中央为什么明确提出人才优先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更不是滞后发展?它是有针对性的。

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的竞争力相对薄弱。

如何评价中国的人才资源状况?我们可以用“三个不缺”和“三个缺”来描述,即不缺人才,缺高智慧的人才战略;不缺优秀人才,缺先进的人才制度;不缺创业平台,缺良好的创业环境。我们还可以用“三个不”来形容,中国的人才总量不够用、部分不实用、还有一批没被用,就是说人才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和我们的体制机制、制度政策,包括环境都有关系。总体可以概况为四句话: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失衡、活力不足。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