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城:东西文化交互与丝绸之路的形成(4)

摘要:中国东、南面是大海,西面是沙漠、高山,北面是戈壁、森林,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不利于与外界沟通。然而自古以来,中国并没有自我封闭,而是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保持广泛联系。丝绸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通道;丝绸之路的形成,助推了东西方文化交互,我们不仅输出了自己的文明,也吸纳了西方的文化。那么,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东西方文化交互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他是瑞典学者,后来我们还有长期的合作。还有美国学者亨廷顿(Huntington)、匈牙利籍英国学者斯坦因(Aurel Stein)、俄国的奥尔登堡(Oldenburg)、日本的大谷光瑞、法国的伯希。这些人都在新疆乃至中国整个西北地区,进行过一系列的探险和考古活动。有些人在这些活动当中,也掠夺了一批中国古代文物。与此同时,在这些探险和考古活动中,虽然有一些人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但也确实有一些重大的考古发现。

图片9

1900年,斯文赫定发现了著名的楼兰遗址。上图左侧这一排就是楼兰发现的壁画、古塔、残迹等等。

1914年,斯坦因在罗布泊地区发掘了一个墓地,这个墓地被命名为LE城(上图右侧)。在这个城里,他们发掘了一些古代的墓葬。这批墓葬,他们发现的时候,把它们定得很晚,定到汉代这个时期。木乃伊(完全是干尸了)、草编篓、麻布、衣服等等,都非常难得的保留了下来。到了今天我们知道,这批东西实际上不是汉代的东西,而是早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小河文化的东西。

(四)中国的大西北与早期考古探险

下面我们还要介绍一个比较大的早期考古工作,主要涉及到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1927年到1933年,中国和瑞典两国的科学家,共同组织了一个大规模多学科的考察团。由于它是中方和瑞方各自担任自己队长的大型科学考察团,所以这个考察团叫做“中瑞科学考察团”。外方主要是瑞典人,他们组织一批科学家,队长是斯文赫定;中方主要由北京大学的教授组成,他们也组织了一批科学家来参与这个工作,包括黄文弼先生、陈宗器先生,以及著名地理学家袁复礼先生等。这个工作规模很大,从1927年到1933年,进行了五六年的时间。从北京出发,沿着北部的长城沿线一直向西,到达新疆,沿途进行了多学科的考察。考察团中除了考古学家之外,还有相当多的自然科学家,包括地质、环境、气候、水文等方面的专家。在这次考察工作当中,也有相当多的考古发现和收获。

图片10

这样的考察团不具备考古发掘的任务,只是沿途进行地表的考古调查。所以,他们在地表上采集了相当多的遗物。这批遗物主要是石器、陶器、玉器等,有些年代可以早到史前时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青铜时代到汉代这个阶段的文物。

在这项工作中,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瑞典学者伯格曼(Bergman),他在罗布人奥尔德克(Ördek)的带领下,找到了小河墓地。为什么奥尔德克能带他找到小河墓地呢?因为最早奥尔德克曾经发现过小河墓地,他发现以后把那个墓地命名为“有一千口棺材的墓地”。但是后来,他再也找不着这个地方了。非常巧的是,1934年的时候,中瑞科学考察团的伯格曼雇了当地的奥尔德克做他的向导,他们偶然的又发现了这个墓地。他们对这个遗地进行了发掘,并有一些收获,后来全部收录到伯格曼的一本专著里。

发现以后,他们就给这个墓地命名为“小河5号墓地”。为什么叫“小河5号墓地”?因为在这附近有一条小河流过。有趣的是,他们这次发掘以后,这个墓地又消失了,找不到了。因为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考察的水平和使用的科技手段有限,并且沙漠地区的景观环境变化很大,一场大风以后,整个地表景观就完全变了,要想再找到这样的地方非常困难。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