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官员的骗局缘何屡屡上演?

假官员的骗局缘何屡屡上演?

自称身居山东省发改委综合项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要职,拿得出印有三个省级单位公章的文件,表示能协调建设医疗废物处理厂,并以种种理由向当事人要钱……经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局长”黄占刚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9月21日《检察日报》)

以为结识了身居要职的“官员”便能协调公司项目推进,一公司老板便竭力维护这段“关系”,对这位“官员”索取钱财的要求一一满足,甚至为了博得欢心,实际送的比索取的还要多,但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事情没有得到协调处理,反而沦为假官员的“提款机”,令人啼笑皆非。事实上,在现实中假冒官员诈骗的报道并不少见,除了有假冒官员以能办事为诱饵诈骗企业经营者外,还有的甚至假冒上级领导视察政府部门的工作,旁敲侧引地索取钱物。那么不禁要问,假官员的骗局缘何屡屡上演?

953

假官员的骗局屡屡上演是权力“出轨”创造的空间。政府官员手中握有许多资源的分配权和审批权,而这些权力本应按规定和程序运行,用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然而在现实中,一些腐败官员却公权私用,让手中的权力“出轨”成为自己的敛财工具,在项目审批方面暗中向企业吃拿卡要,甚至与投机商人大搞钱权交易。正是存在这样的潜规则,让法治和规则形同虚设,并形成一个不良导向,即善于结交攀附手握权力的官员有助于企业发展。官员权力“出轨”不但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公平,形成不良导向,也为假官员诈骗创造了空间。一般企业经营者见到衣着得体,谈吐不俗,官味十足,自称某局领导的人时,都会礼让三分,如果假官员“演技”过硬,加之企业经营者不敢轻易得罪手握权力的官员,一时掉以轻心便会上当受骗。

假官员骗局屡屡上演是社会对权力的“迷信”。当前社会,官本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潜规则比显规则更实用,只要结识了当官的“贵人”、攀附上权力,很多审批事项便会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甚至特事特办,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一些企业经营者要么想投机钻营,非法谋求更大发展,要么深陷困境,急于解脱出来,要么项目不达标,不符合要求,但企图强行过关。于是便千方百计寻求关系,通过各种方式百般讨好官员,希望借助他们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事业“保驾护航”。而诈骗者正是参透了这些企业经营者的心思,便伪装成手握权力,有能力帮助企业发展,甚至为企业解燃眉之急的高官,由此便上演了出一场场假官员诈骗案。

总体而言,假官员骗局屡屡上演的根源在于现实中官员权力“出轨”所形成的不良导向,其次才是社会官本位思想的助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势反腐,加强作风建设,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取得了显著成效,政风、民风、社风焕然一新。另外,随着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官员手中的权力得到有效削弱和限制。这些都为遏制假冒官员诈骗的行为创造了客观条件,让群众对不明身份,自称官员之人所提的非法无理要求心存戒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铲除假官员诈骗的土壤,还要持续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不断规范权力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打造阳光政府和公信政府。同时也要加强行政审批方面的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按显规则办事,让潜规则无立锥之地。对于假冒官员诈骗的行为也要予以严厉打击,以此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