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项目”
后营子新村3300多名村民喜迁新居
“低矮土房世代传,凛冽北风度日艰。门前垃圾房后炭,雪雨飘摇几十年。”大德恒街道后营子新村村民韩志军的一首打油诗,描述了这个村的旧貌。
2016年7月8日,为加快喜桂图新区融入全市主城区步伐,改善“城中村”后营子新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石拐区启动实施后营子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过百余日推进,后营子新村601个院落已签订征收安置协议587个,签约率达到98%,3300多名村民实现“安居梦”。
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石拐区“党建+项目”的保障。在工作中,石拐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和为民务实导向,按照“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模式,与新农村建设指挥部设立同步,建立了临时党总支,并将党支部延伸至工作一线,推进组15个工作组分设3个党支部,抽调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任推进组工作组组长,相应建立了抽调干部考评办法、奖励和责任追究办法、工作人员“九不准”等制度,用党建保障了组织、人员、制度到位,要求工作人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好政策的传递者和村民的贴心人,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据介绍,在“党建+项目”保障引领下,从征收入户、测量、签字确认到签订协议、补偿安置、档案归档等环节,没有出现一宗矛盾纠纷和违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村民合法利益,有效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笔者在后营子新村看到,各色大型机械入场,原先密密匝匝的平房正在拆除,40万平方米的拆除面积已完成任务量90%。而在村子不远处的几个安置小区,新楼成片、人来人往,不少村民已谋划装修、入住事宜,一派热闹欣喜的景象。“动员拆迁后,政府工作人员还帮助我们过渡安置、搬家、领新房钥匙,真是周到啊。”村民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前段时间领上了普惠小区的新房钥匙,已经开始装修了,新年能在新房过,再也不用烧煤受冻了,想起来都幸福。”
据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石拐区优先做好安置保障工作,安置房源1213套全部集中在喜桂图新区中心区域,除去政府每平方米补贴的900元外,村民购房基础价仅为每平方米1600元。工程完工后,村民人均居住新楼房面积将达到35平方米以上,将彻底告别棚户区“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