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西域考古发现的“汉字”,是该地发现时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此地两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官方”正式语言与文字。
另外,还出土了一些属于“国学”的汉文文献典籍,如罗布泊西汉烽燧遗址中出土过《论语·公冶长》篇简、罗布泊海头遗址发现约为东汉末年的《战国策》残卷及算术《九九术》残简、1993年尼雅遗址N14发现“苍颉”篇残文等。现在谈国学,光有汉字不行,还得有精神信仰。大家别小看教科书,古代人也重视教材。我们在新疆发现,两千年前《论语》就是它的教材,就在楼兰一带。光有文科还不行,我们还发现有理科——九九术,这是中国最早的算术。有文科、理科,还有政治课程,比如《战国策》。
3、西南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确认
历史可考的中国最早的“丝绸之路”是“西南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第一次被匈奴给扣了,第二次到了现在阿富汗,在阿富汗发现了四川产的蜀锦,问这是哪来的,说从印度过来的。后来又问印度哪来的,说从东边来的。东边哪?从中国来的,四川,当时管它叫蜀锦,属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一种锦。其实不止战国时代。四川三星堆、金沙遗址里出了好多的象牙,通过测试,这是印度的象牙。因为四川地区没那么多象,而且四川的象跟出土的象牙不一样。
因此,可以看出,三四千年前印度就和四川来往了。更早的是在云南,出现了一些鱼类,认为是距现在五六千年印度洋的东西。如果这个鉴定准确的话,那么“西南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是中国现在所有“丝绸之路”中最早的。
四条丝绸之路分工不同。“沙漠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外交之路,是一条政治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当然也有商贸,但是商贸是单向的。中国人不做买卖,外国人做。中国人古代有级别区分,叫“士农工商”。“士”是古代第一位,“商”排到最后的,商人不能做官。因此,古代中国的商业其实不发达。“西南丝绸之路”主要是做买卖的,但是小本经营,个体户多。“海上丝绸之路”可能是企业家,大批海船载运。“草原丝绸之路”就是文化交流之路,它没有什么商贸,就是骑着马放牧,把西边的文化带到东边,东边的带到西边。
1936年,在阿富汗喀布尔以北约60公里处发掘亚历山大城时,曾经在一处城堡中发现许多中国的丝绸。考虑到西汉前期强大的匈奴骑兵及剽悍的月氏曾经多次遮断了沿河西走廊西行的“丝绸之路”,那么这些丝绸(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是从成都经滇缅道运到印巴次大陆,再到达中亚的。
4、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
我们可以从古代海港遗址、沉船遗存的考古发现,探索“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从海内外出土文物探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交流活动。比如,在安阳殷墟的出土的大型龟版中,就有马来半岛的亚洲大陆龟。早在殷商时代,犀牛形象就已进入中国青铜器艺术。比如,薄太后南陵的犀牛,唐高祖献陵的石犀牛,江苏盱眙的江都王陵出土铜犀牛、大象等。犀牛是外国的,牵铜牛的是外国人。
这是铜犀牛(见上图),去南京就可以看见。还有牵犀牛的人也是铜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